◆2023年1月,阳春新钢铁公司将迎来建厂15周年。在这十几年筚路蓝缕、不断奋进的发展道路上,见证了行业的跌宕起伏,也收获了“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国家绿色工厂”等累累硕果。公司初心不改,始终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践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效、科技引领”理念,以科技创新驱动基础研究、品种研发、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工作齐驱并进,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增强企业发展新动能。公司始终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网络体系,强化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创新人才发展战略,相继制定了《创新管理程序》《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创新工作手册》等制度及奖励政策,激励员工开展科技创新活力。截至2022年,累计发放各类创新成果奖励3700多万元,研发费用累计投入24亿元,实现直接创效10亿元,拥有专利512项(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439项、软著24项)。公司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和复审,检测中心连续四年取得“金属材料棒材室温拉伸试验”及“钢样化学成分检测”测量审核“满意”评价结果,钢材检测方法科学,测量准确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以创新引领标准先行,2017年以来参与了《绿色建材评价高强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耐火钢筋》等多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以及《YB/T核电工程用热轧带肋钢筋》《YB/T预应力混凝土用耐蚀螺纹钢筋》行业标准的起草。
经过10多年发展,公司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线棒钢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证,获得“较强专利创新力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广东省制造业100强”等荣誉,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金杯奖”、全国十佳“最受欢迎优质建筑用钢品牌”“白玉兰”杯最受欢迎优质建筑用钢品牌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广东省名牌产品”全系列产品覆盖,品牌影响力稳居广东省一线品牌之列。2022年首次被评为年度“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品牌”,完成了从市场追赶者到市场引领者的蜕变。
创新驱动强研发,努力开创新局面。为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2021年12月份开始着手构建“销、研、产”一体化攻关体系,按照“攻关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新格局实施IPD集成产品开发创新模式,研发、销售与生产部门打破品种开发的传统思维,转变为以市场及业务、整体协作为导向,发挥IPD项目攻关小组的专业与创新优势,坚持以创新驱动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创新研发了HRB400E、HRB500E、HPB300、HRB600、HRB700等系列热轧钢筋,以及XGL、H08A、XG6A、XG8A、XG10K等系列冷镦钢和Q35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XG1215易切削钢等产品;与武汉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30MnSi、45#钢、HRB700、HRB400cE耐蚀钢筋和HRB400FR耐火钢筋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高速公路、地铁、核电、城轨、桥梁等各类工程项目中,同时在国内、行业和广东省创下多个“第一”:国内第一家成功开发、冶炼钼系耐火钢筋(HRB400FR)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在耐火钢筋领域开发的空白;广东省第一家600兆帕级(HRB600)高强度螺纹钢筋获证企业;广东省第一家、全国第三家耐蚀钢筋(HRB400cE)生产许可获证企业。
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保持品质领先优势。公司始终坚持采用微合金化生产技术,运用“235”质量管理模式,围绕“人机料法环”和聚焦钢轧工艺过程管控开展技术创新与攻关,不断加强过程控制,实施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持续优化质量管理,维护和提升企业品牌优势。一方面,实施“一个碳”措施和执行钢材表面质量“八个无”标准。“一个碳”措施着重稳定上下炉钢水的碳含量,严格控制上下炉钢水的碳含量,减少上下炉成分波动,稳定碳含量,保证钢产品的质量。“八个无”标准则采取周检查与月检查“双管齐下”的强化质量检查模式,杜绝有标牌缺失、不齐头、弯头、擦伤等表面缺陷的产品出厂交付客户;另一方面,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推行实施“235”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两高三低”践行“持续优化、精益求精、用户满意”的质量改进理念,凭借先进的管理水平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打造高价值团队,推动精益生产、精益运营、精益管理、精益创新、精益创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战略目标。据统计,产品自2010年投放市场以来,产品质量异议损失不到0.017元/吨,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基础研究转化生产力,破解降本增效难点。公司从2010年启动科研项目、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基础研究、项目制工作,围绕降本增效、改进技术和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通过开展基础研究,着力解决现场生产中的难点。一方面,利用技术赋能,建立大数据模型。近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着力研究螺纹钢中金相组织、合金替代工艺、降低短尺率等技术,主动对接各类合金市场价格,建立钢材性能+合金性价比模型,实现HRB400E盘螺及棒材吨钢成本分别降100元和50元。充分与科研院所、阳江合金试验室合作,利用电镜扫描等先进检测设备,以及末端电搅及高压水除鳞等技术提升拉丝材质量,解决拉丝材生产拉速慢、效率低、全氧合格率不稳定、改钢炉次多的问题。建立公司全流程全铁元素平衡模型,运用物理化学与冶金原理,分析从灰、渣、泥中带出的铁元素含量,为转炉少渣量操作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赋能,提升基础数据检测及时率和准确率,建立lims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向现场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炼钢精炼样的检测时间基本稳定在2分37秒左右,较2021年提升了3秒,其中3分40秒以内的检测及时率稳定在98%以上,3分钟检测及时率稳定在83.60%以上。铁前物料的检测时间也得到提升,烧结矿、高炉渣、生铁、亚铁平均用时分别约15分钟、20分钟、11分钟、50分钟,为高效率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从2010年至2022年,阳春新钢铁公司累计完成425项科技攻关项目,394个基础研究项目,314个项目制和2061条合理化建议。这些项目成果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与管理中,在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解决生产瓶颈与技术难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