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阳春市道路交通治超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各治超成员单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立足源头、标本兼治,依法严管、长效治理”的工作原则,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治超执法力度,主要措施如下:
一、深化超限超载车辆源头管理。针对货运源头单位监管薄弱的问题,专门成立源头治超巡查监督工作组,重点对辖区水泥行业开展源头流动巡查监管,切实加强辖区水泥行业货物源头监管。对货运源头单位涉嫌违法行为,及时调查取证,目前已对辖区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企业货运车辆总数10%的9家运输企业作出停业整顿处理,对6家违法货运源头单位处以行政罚款。
二、强化辖区路面巡查和执法力度。市公安、交通执法部门坚持固定治超站与流动治超相结合,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上路检查频次,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突击行动,重点打击车货总重超过55吨涉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并对恶性超限超载车辆绕道避检、集结上路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同时,阳江、阳春、阳东三地的交通、公安部门多地联动开展主干道路面执法,以保护主干道重点桥梁(危桥)为突破点,在省道277线等三个流动巡查路段实行定时和不定时联合执法行动。
三、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治超氛围。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货运源头单位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向企业派发《广东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办法》等法制资料,宣传普及超限超载的社会危害和治超工作的必要性。加大对违法超限行为的曝光力度,及时在《阳春》报和阳春都市网曝光非法超限超载典型案件,并通过《阳春市治理超限超载和打击非法营运工作简报》报道和宣传我市治超工作动态,推进治超工作不断深入。
四、推进多途径治理超限超载。在持续加大路面执法监管力度的同时,我市通过借鉴英德市治超有关经验,积极推进多途径治理超限超载。目前对辖区3个港湾式治超检测站(点)的有关筹建工作已进入规划阶段,力争加快建立完善公路治超监控网络,以实现“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的转变,通过科技监管手段尽量缩小超限超载车辆运行的空间。
下步,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市治超力度:
一是进一步构建治超工作政府主导格局。鉴于我市治超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是单靠一、两个或几个部门合作就能解决的。为此,仍需市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除定期组织专门会议通报、总结、研究部署治超工作外,针对货运源头监管仍是我市治超工作的薄弱环节,切实强化部门联动,严格遵循“谁许可、谁负责”原则,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对货运源头超限超标装载的管理责任,督促各部门按职责落实监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二是切实加快推进港湾式治超站(点)建设。单纯路面执法难于达到治超预期效果,为减少人为管理因素,多途径使用技术手段治超已成为工作发展趋势,我市正在大力推进港湾式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初步规划选址在省道 S113线合水治超站、罗阳高速阳春西(S113线)、阳春南(S277线)等路段建设3个港湾式治超称重检测点,待市政府明确选址以及解决有关建设用地问题后,即予组织实施建设,切实加强对超限超载嫌疑车辆的检测能力和实时监控预警打击能力。
阳春市交通运输局
2016年7月14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