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叶爱芳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对我市畜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落实多项措施进行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指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及各级主管部门的畜牧业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老旧规模养殖场以及个别养殖场由于受资金及技术水平影响,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污染治理未能达到环保要求,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为此,近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按照省农业厅和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二五”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函〔2012〕1346号)要求,2013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了三批共229个规模猪场的污染减排治理任务。2015年,我市安排财政资金240多万元,奖励完成污染减排治理任务养殖场,有力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229家规模养殖场的治理任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春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力推进我市畜禽禁养区、禁建区治理工作,目前已有86家养殖场实行了搬迁(治理)。三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政策,协助规模养猪场申报实施有关项目,引导畜禽养殖场落实粪污治理措施,并通过项目产生的良好效益辐射带动全市规模养殖场开展废弃物处理利用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四是大力推进健康生态养殖,认真落实农业部推进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场工作,2015年来,我市共有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获得阳江市“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场”称号,这些规模场通过建设沼气池、集粪池等粪污处理设施,结合鱼塘、果园、经济林、蔬菜等,开展健康生态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然而,我市养猪业仍处产业化初级阶段,规模畜禽养殖场由于受传统观念、技术实力和资金不足等影响,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得不到重视,治理模式落后,治理效果不佳。同时,由于规模场数量众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持久治理。针对你提出的建议,今年来我们致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营造养殖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该项工作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机构健全,责任落实,管理规范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治理机制。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媒体宣传、部门培训、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养猪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平台,向畜牧行业宣贯发展生态养殖业理念,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掀起治理高潮。
二、加大养殖治污新技术研究推广力度。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科研立项等形式建设一批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形成适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模式,有效提高粪污处理及利用技术以及养殖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养殖治污监督执法机制。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促进养殖业进入规划合理、生产规范、秩序整然、环境友好的发展轨道。全面加强农村散养户的监管,农村散养户养殖污染是整治的难点,严格的督导养殖户及时兴建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对不进行污染整改的养殖场(户)加强动员教育,屡教不改的就要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农村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四、加快建立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生产步伐,以华农温氏畜牧业股份公司和市养猪协会为龙头,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农户”的模式,通过大型公司及农民合作组织规范规模养殖场生产,统一建设完善畜禽污染治理设施设备,规范治理技术规程,提高污染治理成效。通过企业带动,项目辐射,部门推动,使畜禽污染治理成为养殖业的一项中心任务,推进污染治理上一新台阶。
五、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考核机制,由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各镇(街道)整治工作的考核工作,对治理工作不力的镇(街道)及部门启动问责制,督导全市治理工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畜牧渔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阳春市畜牧渔业局
2016年8月25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