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2022-10-18 11:21:26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市政协工交和资源环境委员会


  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行压力也日益增加,昔日低标准的农村公路已难以满足村民的出行需求。抓住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加快我市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保障村道安全顺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民声”。

  一、当前我市农村公路现状

  2020年末,我市公路里程达4791.038公里,公路密度为118.1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681.32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4.22%,其中高速公路194.218公里、国道184.297公里、省道302.81公里、县道109.498公里、乡道1570.692公里、村道2429.523公里。

  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政策法规和《广东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截至2020年末,我市农村公路里程达4109.713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85.78%。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村砂土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通1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但是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等级低,路网还需进一步完善,“瓶颈”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建设改造任务重。按照初步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市需推进957公里建制村单车道改双车道项目建设,同时农村公路“畅返不畅”路段逐年增多,很多公路也逐渐达到了使用寿命,需要重建或升级改造,预计地方需配套投入大量资金,而我市财政薄弱,面临的资金筹集压力非常大,也面临公路拓宽带来的征地拆迁问题。

  (二)乡村公路管养机制未形成。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目前县道由我市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管养,乡道由镇(街道)实施季度养护。但由于镇(街道)、村两级缺乏独立设置的管养机构和专项资金,大部分乡村道路基本处于无人管养的状态,部分道路出现破损严重、行道树遮挡视线、灌木挤占路面等问题,严重影响出行安全。

  (三)路网布局仍需完善。我市大部分乡与乡、村与村的道路单独分散,缺乏有机衔接,联网道路尚未完全形成,存在着“断头路”、“鸡爪路”现象,自然村之间尚未实现全部通水泥路。

  (四)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等级公路少。我市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681.32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4.22%;三级公路43.06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0.89%;四级公路3879.40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0.97%。低等级的四级公路比重较大,影响了路网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服务功能。

  二、几点建议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然吹响,我们要抓住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抓好落实,确保建制村单车道改双车道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切实搞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建议如下:

  (一)科学谋划,统筹实施。交通部门要对现有农村公路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列好清单,严格对照有关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坚持“分期分批”“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建设目标,加快完善《阳春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19—2035)》编制工作,推动596公里乡村道升级为县道,重视公路网络布局,加快断头路、联网路规划建设,增强与临近路网衔接。对具备拓宽建设条件的通村公路,能升级到三级公路的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不能达到三级公路标准的按四级公路双车道标准进行改造;对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交通需求量较大的通村公路,以按路面宽度不小于6.0—6.5米拓宽改造;对建设条件不具备、交通量较小的通村公路,以采取路面拓宽、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安全护栏、标识标志等综合方式进行改造。要把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改造、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同实施,着重提高等级,充分利用老路资源,尽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集约使用土地。

  (二)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和安保等附属工程。处理好道路建设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解决好危桥、急弯、视距不良、排水不充分、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不规范、平面交叉不合理等问题,加强农村公路行车安全监管,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让司乘人员走上放心路、平安路,确保公路交通行业的声誉,树立正面的社会形象。

  (三)明确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把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纳入议事日程,借鉴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加大对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的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上一级财政资金支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出资为辅”的融资体系,引入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四)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养护并重。一是建立长效管养机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明确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加强专职养护工作力量,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农村公路的标准化、规范化养护管理,加强路况的巡查和桥梁的检查,坚持“建养并重”原则,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养护标准和内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加强道路保洁、路肩及边沟整治等日常养护,公路中小修养护、公路绿化、桥涵养护、交安设施建设维护、公路地质灾害抢险等,均应明确责任层级、责任部门;镇(街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和村道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应明确并落实。三是建立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加强路产路权保护,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社会化、规范化、制度化。四是严格执法。加大治超力度,合理使用公路,把治理超载超限作为保障公路安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