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关于做强春砂仁产业助推我市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2-10-18 12:09:06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民盟阳春市基层委员会


  乡村振兴是中央的一项战略决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点,因为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有生机、才有活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农村的产业兴旺,关键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我市是“中国春砂仁之乡”,春砂仁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因此我们要发挥品牌优势,引导我市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春砂仁产业,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一、我市春砂仁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春砂仁振兴计划,高度重视春砂仁种植生产,并扶持引导春砂仁加工企业创新、打造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增加。春砂仁种植区域遍布全市17个镇(街道),2020年,全市春砂仁种植面积6.7万亩,鲜果总产量2050吨,农业产值5.6亿元,产业总产值19亿元,种植户人均收入22400元。二是春砂仁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品牌不断擦亮。全市有春砂仁产品加工企业15家,以阳春市信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春砂仁加工基地已基本形成,年加工鲜果能力达3000多吨,2020年总产值达 19亿元。加工产品种类丰富,分5大类共20多种,许多产品也形成了我市的知名品牌,充分带动我市经济发展。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我市春砂仁产业发展缺乏规划引领,对于今后布局、达成目标、扶持政策都无法确定,限制了我市春砂仁产业的发展。

  (二)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市从事春砂仁研究的机构少,技术人才缺乏,人员工资待遇不理想。同时,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创新技术推广能力薄弱,产品加工低端,种类开发少,影响了生产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缺乏产业的融合发展。我市春砂仁种植生产与其他产业融合不足,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缺乏高端的营销策划。产品宣传大多停留在介绍产品功效层面上,没有深挖文化内涵,未能更加打动人心。

  三、对我市春砂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高起点制定长远规划。市委、市政府要围绕打造南药、食品百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长远规划春砂仁产业发展,明确发展思路、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目标方向等,形成行动纲领和指南,用以指导未来春砂仁产业的发展。

  (二)多举措解决技术瓶颈。一是建立“阳春市春砂仁研究推广中心”,定编定岗定员,把人员、办公、科研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核拨,具体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春砂仁技术研究、品牌培育、宣传推广等工作。二是加强与高校企业科研合作,统一修订栽培技术与质量标准,开展标准化科学试验,加强良种选育,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三是大力推广新型发展模式,整合经营,形成标准化生产格局。四是加大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重点扶持技术研发和推广单位、龙头企业、现代产业园、科普示范基地,推动春砂仁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三)抓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体制机制,跨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打破我市春砂仁产业发展相互分割状态,促进产业融合。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引领,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二是引进龙头加工企业,融合农产品加工环节,发展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工厂化农业等,将农业的边界扩展到更广范围。三是发展规模化种植基地,打造主题公园,引入观光学习、野营露宿、餐饮美食、运动康健等要素,提高经济效益。

  (四)下功夫搞好营销策划。砂仁是中国著名四大南药之一,春砂仁是正品砂仁中的上品。我们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拓展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报道推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展销活动,推广品牌形象,促进产品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负责、上下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各行各业主导优势和春砂仁特色产品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特色和亮点,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做强做优做大春砂仁产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努力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