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关于推动阳春市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增收的建议

2022-10-20 11:43:24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黄齐造


  农业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排头兵、领头雁,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为了解当前阳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情况,先后走访相关部门、2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及16位相关从业农民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阳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但是还存在企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受限等问题。

  一、阳春市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2020年,全市正常运作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家。到202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较上年增加3家。

  (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阳春市各级部门重视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争取项目、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补助等多方面给予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项目都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列入实施主体加以扶持。

  (二)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

  阳春市通过积极引导和项目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对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产能,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此外,各地还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开展“三品”认证,不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做优做大农业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阳春市在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把发展加工业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实现带强一产,带旺三产,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户增收就业效果显著

  阳春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产品开发、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与农户进行合作,通过吸纳就业、带动创业等,增加农民工资和经营性收入。据调研结果显示,2家受访企业中,本地农民工从业人数较去年均有所增加,其中有1家增长30%。在带动农户方面,2020年2家企业共带动农户3870户,平均每户创收较2019年均有增长。从受访的16名农民工了解到,农民工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后收入均有所增加,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的工作认可度高。

  (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政府部门积极为校企合作、银企合作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训和指导,提供金融、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组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展销会,拓宽销售渠道。二是各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集体在“一村一品”生产、村企合作经营、新型农民培育、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吸纳就业、带动创业等,增加农民工资和经营性收入。

  (二)切实提升农民创收能力。受访的16名农民工表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后,农业技能得到提升,产品质量和销量双双提高。一是农户与企业合作后,企业为农户提供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技能培训和生产前、中、后期的专业技术指导,全过程提高农户的农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与阳春市恒豊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农户梁传光表示,通过与企业合作,学习到了春砂仁授粉和防病虫害的专业知识,产量较之前提升了三倍。二是企业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农户既能在企业务工,同时可以学习到专业的农产品护理、加工和管理知识,间接提升农户的种养和收入水平。

  (三)提供更多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受访的企业中2家表示与农户利益的主要联结方式是订单合约。企业为农户提供统一的种苗等原材料、肥料以及技术指导,在产品收成期企业再批量回购,保障了农户的产品销路。从事坚果种植的朱其谦表示,公司会批量回购坚果,大大减轻了自己的销售负担,不怕坚果卖不出去,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较低。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为10家,与其他地区相差较大。二是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较低,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阳春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以种养类和农产品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龙头企业中,大多数为从事第一产业的种养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而能够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的更少。

  (二)专业人才匮乏。问卷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工年龄在51岁以上的占比最高,为43.8%。其他各年龄段占比分别为41-50岁(25.0%),31-40岁(25.0%),21-30岁(6.3%)。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最高,为56.3%,其次为高中25.0%。大专及以上占比仅为18.8%。一方面目前与企业合作从事种养的农户大多是从传统农业种植户转型而来,受教育程度偏低,在农产品种养方面主要依托农业经验,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缺少新鲜血液,农业种养场地往往位于偏僻的农村地区,年轻专业人才很少愿意到偏远地区从事农业工作,从农村外出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出发达地区务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招工难现象普遍存在,拥有专业农业技能的才人更是缺乏。

  (三)品牌推广成本高,销售渠道狭窄。一是企业品牌推广成本高,存在产品质量高但无人问津的情况。特色农产品多为地方特色发展产业,在外地知名度低,品牌打造以及宣传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恒豊实业有限公司的营销部黄经理表示,企业生产的春砂仁质量已经做到了业内最好的水准,但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阳春地区,如果要进行规模化的品牌打造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企业难以负担,目前正在探索性价比高的推广模式。二是销售渠道较窄。受访企业销售渠道多是以线上线下自营为主,由于品牌影响力弱,产品知名度低,难以与各大品牌连锁店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四)农业三产融合程度不高。一是产业链条短,调研了解到,企业产品目前仍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反映,一方面由于产品销量仍处于爬坡阶段,未达到预期销售目标,开发深加工产品难以收回开发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发展势单力薄,缺乏产业集群,产品深加工跟不上。阳春市鼎澳坚果负责人朱其钦表示,随着坚果面积不断扩产,坚果深加工跟不上,难以满足坚果产量增加后的需求。在产业融合方面,融合形式单一,项目进展缓慢。企业目前的三产融合模式主要是“农产品+加工+零售”,其中第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受限于开发新项目成本需求高,区域产业集群没有形成的原因,拓展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力薄弱,在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方面仍存困难。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建议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统筹整合资源,着力培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是建议切实贯彻落实支农惠农资金优先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在资金安排分配上,重点考虑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推进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的制定。三是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精准定位,整合资源,建设品牌,将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路线。

  (二)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抓住各地区、各村资源禀赋的特性,围绕地理标志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应挖掘乡村独特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防止盲目跟风,搞吃力不讨好的“千村一面”同质化。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工作。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各类特色主导产业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牵头作用,成立由龙头企业和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力量建设完善产销产业链条,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充分受益。把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作为项目支持的前提条件。在财政资金投向上,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的农民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经营组织或农民持股情况相结合,资金使用由龙头企业在规定用途范围内合理安排。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试行“托管保底”(企业、合作社、农户相互委托种植养殖)、“合资兜底”(财政补助,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出资建设,企业保底收购)、“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租金+分红+劳务收入”等模式,将企业与农民从简单的产品购销、劳务聘用和土地流转,转变为更为紧密的合作共赢关系,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四)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深度,推进科技人才下乡,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农村科技特派员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等。

  (五)加强人才培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农业职业培训,培育发展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电商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二是壮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任职或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增强高新科技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引领支撑作用。三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以农民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把培训课程与农村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搭建对接平台,解决企业招工难题。政府有批次有顺序地组织招聘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到岗就业、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纳解决返乡留乡农民就业。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