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关于加强我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2022-10-20 12:03:28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王晓慧


  公共卫生建设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虽然我国各项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应急响应机制、防控体系、救治机制、防控硬件也在不断完善中,但这些体系机制都离不开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的支撑。近二年来,国家、省、市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可我市专业人才数量依然严重不足,专业技术队伍断层,有效考核激励机制亟待完善及进一步加强。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职责:实施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暴发调查处理和报告;负责辖区内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常见病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测;开展疾病监测和职业卫生、环境卫生等健康危害因素检测监测;管理辖区内相关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素养;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业务人员培训及指导;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评价和采取现场干预措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反应、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和调查处置;负责辖区内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严重短缺(大多是九十年代核定的编制),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力量薄弱,断层问题较为突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公共卫生机构中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疾控中心在职在编人员48人,45岁以上33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68.75%;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仅占在编人员总数的33.33%(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为0%),且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较少,仅占在编人员总数的18.75%;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更为不足,仅占在编人员总数的10.42%。

  (三)公共卫生人才引进机制不畅。

  受编制不足、地区偏远、基础条件滞后、人才引进程序繁琐等因素影响,加上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人才引进困难。近五年以来,每年到市疾控中心应聘有专业技术有能力的大学生,几乎因上述因素全流失。

  (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滞后。

  受人员短缺因素影响,难以外派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去学习、进修,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二、基层(乡镇)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内15个乡镇及两个社区卫生单位中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基层本要抓好辖区内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政策和措施的具体落实,要承担发现和应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道关口,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涉及面广、协调性强,但目前基层卫生应急工作在编人员配备明显严重不足,而且专业人员水平相对低,根本无法很好的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不断强化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政策支持。

  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根据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和地域面积,重新核定全市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增加公益性岗位,解决公共卫生人才紧缺的局面。  

  (二)加快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引进机制。

  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的重要日程,根据每100,000常住人口配备17名公共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逐步完善我市各级公共卫生事业的人员配备,有计划地收吸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对现职的高等院校临聘专业技术人员开通招编绿色通道,改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以人才促进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三)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进行专业人员全员轮训,提高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有思想、懂业务、会管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卫生专业化、复合型卫生应急人才。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