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关于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2-10-21 10:16:37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前段时间,提案专委会联合市有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实地调研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南药、水产、畜牧的重要产区之一,是广东省产粮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6.72万亩,总产量27.40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5.60万亩,总产24.47万吨;水果种植面积32.42万亩,总产27.3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9.34万亩,总产量41.56万吨;南药种植面积14.71万亩,总产量7.25万吨;生猪饲养量235万头,出栏量115.2万头;淡水养殖面积8.9万多亩,总年产量3.6万多吨,鱼苗孵化3650亿尾。202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3间,其中编织加工企业7间、酿酒企业2间、粮食加工企业2间、木板材加工企业1间、水产加工企业1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5.58亿元。

  (二)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我市一些具有阳春特色的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名气,如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春砂仁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猪苗之乡”“中国马水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全国优质粮生产基地”等,马水桔、春砂仁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春农”牌马水桔先后获得“中华名果”“岭南十大佳果”“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等荣誉称号,“两阳牌”八甲唛被评为“广东名菜”,双滘有全国沙姜集散地之称。

  1.春砂仁品牌越打越响。2020年我市春砂仁种植面积4.4万亩,建有六个春砂仁标准化种植基地,示范基地面积2720亩。春砂仁精深加工集群初具规模,春砂仁保健食品、春砂仁保健药品等加工能力得到提升。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水平得到提高,“阳春春砂仁”入选“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价值达92.8亿元,被评为“2019年度最有价值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蚕桑产业全省领先。我市于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蚕桑之乡”。2020年蚕桑种植面积6.1万亩,蚕茧产量2.27万吨,蚕桑产业在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3.夏威夷果发展快速。我市坚果产业发展较快,坚果种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为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夏威夷果产业发展,连续两年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中安排675万元扶持发展夏威夷果产业。目前,全市已种植夏威夷果面积6.15万亩,树苗供应广西等地。

  4.马水桔种植面积逐步恢复。2011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马水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因多年前受“黄龙病”影响,马水桔种植面积锐减。目前经品种改良,群众恢复种植马水桔积极性随之提高,全市种植面积2500亩,总产量4025吨,主要分布在永宁、陂面、河口、双滘等镇。

  5.沙姜种植有序发展。2020年全市沙姜种植面积5010亩,总产量10030吨。目前,双滘镇已形成集种植、粗加工、流通于一体的沙姜产业链,有“中国沙姜第一镇”的美称。

  6.生猪养殖发展稳定。2020年,我市生猪产品供应稳定,其中生猪饲养量235万头,出栏量115.2万头,生猪规模养猪场1051个,养殖大户2478户,现正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7.鱼苗孵化量居全省首位。我市是广东省著名的淡水鱼苗孵化主产区,2020年孵化各类鱼苗3650亿尾,占全省淡水鱼苗总量的46.95%。其中,鳜鱼鱼苗孵化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生产鳜鱼苗22亿尾,占全省鳜鱼苗总量的73.33%,产值8000多万元。鱼苗生产遍布我市13个镇(街道),主产区为潭水、马水、三甲镇,从事鱼苗孵化产业农户1000户以上(其中20亩以上的规模户50多户),孵化场(点)600多个。

  (三)农产品品牌数量不断增多

  我市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共13个企业17个产品。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阳春马水桔、阳春春砂仁、河朗神仙茶、阳春蚕茧)。阳春砂仁、阳春马水桔、阳春八甲唛菜、阳春夏威夷果、陂面淮山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处于发展阶段

  全市省级、阳江市级和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共5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阳江市级龙头企业17家、阳春市级龙头企业29家。2020年,我市已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85个(其中阳江市级以上示范社56个)共有会(社)员6280人,带动农户130862户,占总农业户数的60%,涉及种植面积15万亩,会(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5%。目前已录入系统的家庭农场2310个(其中阳江市级以上示范场18个),涉及粮食生产、畜牧淡水养殖、花卉苗木、鲜中草药、果蔬种植销售等主要作物。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共创办省级春砂仁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打造示范点。隆海山庄、醉土家园度假村、云山绿湖旅游度假村、春湾高村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打造特色村。双滘七星村、春湾高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春城街道林田村、马水镇潭水镇马兰风光片区、双滘镇七星村被评为“阳江市十大旅游特色村”。

  打造精品线路。“阳春市喀斯特地貌特色游”线路(崆峒风景区—春湾风景区—凌霄岩风景区—玉溪三洞风景区)、“岗美乡村游”线路(醉土家园度假村—潭簕“红色村”—谢氏宗祠—李维扬故居—云山绿湖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阳春市红色廉政人文历史文化游径”(谢氏宗祠—李惟扬故居—岗美潭簕红色文化基地—中共先农乡支部旧址—崆峒岩)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过于传统,产业普遍散、小、弱,尤其在疫情冲击的当前,发展举步维艰。

  (一)农业基础投入缺乏财力支撑

  1.农业投入不足,扶持政策少,奖补力度不大。本级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园、种养大户缺少资金扶持;对有突出贡献的农科人员、带头人缺少奖励。

  2.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市农业生产缺水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河朗、松柏、春湾、石望、马水、潭水、河西等镇(街道)缺水灌溉情况较严峻。我市共有中型灌区五个,但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大部分灌区设施已年久失修、工程设备老化,排灌渠淤积垮塌,甚至已失去灌溉功能。

  3.连片发展难。我市由于丘陵山地较多且土地分散、户承包土地互相混杂、土地流转服务政策不够完善、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有抵触思想等因素,导致土地流转地价较高、土地流转率不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4.项目用地难。我市涉农企业项目建设用地少,部分项目由于无法及时满足建设用地需求而造成无法落地;设施农业用地少,农用设施未能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二)农业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弱小。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作用发挥不明显。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如我市的荞头大量供应市场却无定价权;有的订单农业流于形式,违约追溯力不强。

  2.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只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其中编织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63.26%。农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企业少,产品档次、产业链条和附加值不高,名优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较弱。此外,吸引投资商入驻营商环境氛围不够浓厚。

  3.优势特色产业链短且附加值低。如春砂仁产业存在科研经费投入少、品种优选优育研发缓慢、产量低,未能充分发挥春砂仁的品牌效应;蚕桑产业仍以传统的种植生产为主,蚕桑产品以初级蚕茧为主,定价被动,价格波动大;夏威夷果产业处于边摸索边发展阶段,产量无法满足规模化深加工;马水桔产业发展困难主要是原来的市场份额已不存在,同熟期受到其他柑桔新品种挤压,市场竞争力不强;沙姜产业存在连片种植难、粗加工产品价值低、高端产品未研发等问题;生猪产业存在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且大型养殖场少,小型养殖场及农村散养户选址不规范、基础设施落后,污染治理难等问题;鳜鱼苗产业链短,未能发挥最大效益,等等。

  4.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度不够深。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数量少、规模小,特色农产品、乡土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利用,大多缺乏规划,甚至存在乱开发、盲目上马的现象,浪费资源、破坏资源。进入景区的道路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大,影响力及收益低。

  三、几点建议

  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激励机制、加强涉农招商、拓宽流通渠道。为此,我们建议:

  (一)打造七大种植产业带

  一是打造夏威夷果产业带。每年规划新种夏威夷果5万亩,重点在河朗、松柏、合水、永宁、双滘、岗美等镇推广种植,到2025年全市夏威夷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二是打造柠檬产业带。每年规划新种柠檬1万亩,重点在石望、松柏、河朗、圭岗等镇推广种植,到2025年全市柠檬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三是打造优质稻产业带。到2025年,打造石望、松柏、春湾、陂面等镇优质稻产业带20万亩,申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四是打造蚕桑产业带。到2025年,打造合水、马水、潭水、陂面、春湾等镇蚕桑产业带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蚕基地带动桑园3万亩。设立蚕桑种养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引进先进种养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五是打造春砂仁产业带。到2025年,打造春城、春湾、合水等地春砂仁产业带8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示范片1万亩,并努力提高春砂仁品质和产量;六是打造沙姜产业带。到2025年,打造双滘、八甲、三甲、河西、永宁、圭岗等地沙姜产业带6万亩,并支持在双滘镇建设沙姜加工厂;七是打造茶叶产业带。到2025年,打造河朗、圭岗等镇茶叶产业带1万亩。扶持企业提高种植和加工技术,提升茶叶品质,并建立营销宣传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

  (二)打造三大养殖产业园区

  一是打造生猪产业园区。鼓励规模化环保养殖,逐步淘汰散小养殖。到2025年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70%以上,其中养殖产业园和养殖小区养殖比例达30%以上。采取资金奖补、财政资金支持购买政策性生猪保险、规模化能繁母猪养殖奖励、环保设施补贴、优先用地等政策,引进集约化、工业化的绿色智能养殖企业,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园和养殖小区;二是打造鱼苗产业园区。以潭水、三甲、河西等地为示范,打造鱼苗产业园。其中,到2025年鳜鱼苗孵化量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鳜鱼苗标粗培育苗占全省总量的30%以上;三是打造阳春白鹅种业园区。到2025年阳春白鹅苗年产量达到200万羽。支持阳春白鹅种业龙头企业在岗美、河口等镇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品种保护和开发。

  (三)实施龙头带动工程

  1.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加工,引进并优先支持肉类制品厂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对新建、升级改造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按照项目总投入比例分别给予财政适当补助。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扩建、新建项目用地。

  2.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建立稳固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十四五”期间,对我市新认定为国家、省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分别一次性给予适当奖励。

  3.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对农产品品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打造“阳春”农产品品牌和设计农产品包装,利用区域公共品牌的优势,强化品牌农产品质量支撑,提高农业附加值。“十四五”期间,对我市农产品品牌新获得国家、省级称号的一次性给予适当奖励;对新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的农产品一次性给予适当奖励;每年评选1至2个品牌影响力大、销售额大的企业一次性给予适当奖励。

  (四)拓宽流通渠道

  1.扶持流通企业。重点扶持供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对流通功臣给予奖励。

  2.建设农业物流园。在河西街道建设大型农业物流园,建设集农副产品仓储、批发、冷链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农业流通平台,建设成为粤西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大湾区农副产品供应地。通过三年免规费、基准地价、农产品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到我市投资。

  3.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夯实冷链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保鲜和错峰销售能力。协助解决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阳春产地仓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推动项目落地;积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产地仓冷库、“田头冷库”,对新建产地仓冷库、“田头冷库”按照项目总投入给予财政补助。

  4.发展数字农业。引导组建数字农业协会,推广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溯源,进一步加强与大型电商合作,培养电商企业。

  5.加大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一是每年在农民丰收节上对获得奖励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集中颁奖,并大力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投资现代农业产业; 二是在公共媒体上投放宣传“阳春”农产品标志的公益广告,充分利用农交会、绿博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地标专展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介和推广阳春品牌农产品,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在粤菜师傅工程重点开发和推广用本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烹饪的地方特色系列菜品,让阳春的粤菜师傅把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四是推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进景区,在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设展销中心、特产店等,提升我市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知名度。

  (五)筑牢农业基础

  1.扶持种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新、特、优品种研发,对获得国家、省品种审定并取得审定证书的企业和获得省推广的品种给予适当奖励。

  2.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每年对成功研发农业项目、农业技术的人员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有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实行表彰奖励。按照打造七大种植产业带和三大养殖产业园区规划,聘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到我市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再由农技人员对从业农民进行培训,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利用上级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3.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措施。制定土地流转奖补方案,对流转三年以上,连片流转300至500亩的每亩给予适当奖励。加快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土地流转台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合同管理标准化。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2025年前,完成岗美水库灌区、合水水库灌区、北河水库灌区、西山陂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十一届一次]关于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