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一次]关于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022-10-21 10:35:36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市政协驻外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共青团及各级各类学校等其它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扎实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但因疫情、竞争压力、家庭等因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增加,厌学、逃学、网瘾、轻生等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一、当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我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是我市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截至2021年7月,全市共有中小学生139393人,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市92所中小学校(不含分教点)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89所中小学已配有心理辅导室(新和、新吉和普利时未有),但仅有11所学校配备心理专业毕业、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职心理教师19人,主要集中在市直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启智学校和云凌小学,乡镇中学仅有合水和潭水两所中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其他学校的心理教师均由取得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班主任或学校中层领导兼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仍有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未能全面满足学生心理服务需求。

  二、影响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生活方式受信息化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普及,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社交媒体和电子产品,过度的沉迷使用导致他们更多时间停留在网络“屏幕”活动,缺乏当面社交和体育锻炼等,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造成情绪困扰甚至导致抑郁症。

  (二)应试教育传统理念影响深。目前社会、家庭和个别学校都偏重视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学生几乎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学习压力较大,尽管部分学校都陆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但未能针对学生存在的心里健康问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环节中真正解决。

  (三)社会转型加重“阶层焦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青少年群体物质主义水平有所提高,而物质主义使部分青少年过度关注财富的重要性,加剧与传统规范、伦理的矛盾冲突,向上流动的需求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当代青少年的“阶层焦虑”,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疫情影响下的情绪难以疏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少年经历了居家隔离、网上学习、返校复学、考试变动等各种变化,部分青少年难以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容易进入心理危机状态,产生一系列反常的情绪和行为,也存在滥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心理功能损害现象,甚至会加重青少年患上互联网依赖症,对青少年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三、意见建议

  (一)健全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健全各学校的心理教育的服务机制。借助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心理咨询部、学生辅导员等心理健康辅助机构,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里健康问题并尽早实施精准干预,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心里健康问题。

  (二)提升教师、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建议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体检,开展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里健康进行科学干预;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必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认识水平。建议学校牵头组织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展青少年心里健康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成长烦恼、沟通技巧等知识,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形成社会、学校、家长教育的一体化,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合力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强化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态势,分片区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训一体化活动;鼓励和引导专家学者、医务人员、高校教师等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定期为我市青少年开展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学校主动争取妇联、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支持,重点关注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质量。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中小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力度,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师待遇、购买服务,积极争取大学院校支持,建立联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交流和个案帮扶,多渠道解决专业心理教师紧缺问题。同时,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指标,配备好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组织心理教学研讨,推动区域性教研交流活动,加强对学校生理卫生及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指导,并建立心理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加强评估督导;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数量和质量。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