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二次]关于挖掘历史古迹文化打造我市统战基地的建议

2022-10-21 10:51:45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陈卓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指出“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时期,阳春漠阳大地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尤其是十分注重团结国民党内部的有民族气节抗日派爱国人士力量,阳春市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应不忘历史,牢记使命,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精神财富和正能量,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挖掘阳春市的历史古迹文化,尤其是统战历史古迹文化,建设统一战线基地,以基地为载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共同奋斗力量,为阳春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文化阳春的建设,全域旅游的大繁荣贡献力量。建议打造三甲镇曲江村“奋庐楼”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为阳春市统战基地。

  三甲镇刘传敩故居“奋庐”,约2000平方米,碉楼式中西建筑结构,楼房共二层,现保护较为完整,2008年9月被列入阳春市乡村可开发利用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名录,但现在很破旧,没有专人管理,村周环境较差,亟待修缮保护,需要通过乡村振兴,市镇村三级领导的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拨入专用资金,把它保护好利用好,并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把刘传敩故居“奋庐”打造成阳春市统一战线基地,开展各类统战文化活动,让后人汲取爱国统一战线宝贵精神财富,让它滋养漠阳大地,后人代代承传。

  抗日战争时期,三甲镇曲江村爱国人士刘传敩任阳春县立中学校长,据《阳春县志人物篇》记载,刘传敩,北平中大法学系毕业,曾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获法学博士,回国后带着一股清风回到故里从事教育工作。1935年至1943年任阳春县中学校长,1938年创办《阳春日报》并兼任社长,开办“青年书店”,掩护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聘用共产党员刘文昭、郑宏璋、林举铨、曾昭常为编辑,《阳春日报》成为阳春抗日宣传的主阵地,推动开展阳春新文化运动,发展新音乐、话剧等,积极主动召集县内外名流,共商办学良策,制定“致知力行”校训,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反对封建专制。1939年9月,阳春中学搬到三甲石嘴刘氏宗祠,师生中的党员积极分子经常到曲江 “奋庐”活动,利用书屋办夜校,发动群众抗日,“奋庐”已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据点,刘传敩的子侄弟妹舅仔9人及同族子弟4人共13人先后受他的先进思想影响在香港、中山等地投身革命。其中有3人经香港达德学院前往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三支队。1942年11月,刘传敩被阳春县代表推选为阳春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继续掩护中国共产党员林举诠、李希果等在国民党阳春县党内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和阳春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了刘传敩长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阳春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因此,需要通过把三甲镇曲江村“奋庐”这个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把它打造成为阳春市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阳春市文化事业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写新的篇章。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