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二次]关于强化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2022-10-21 10:54:21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农工党阳春市基层委员会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市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老百姓的健康有了很好的保障,因病致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22年阳江市选出“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作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

  一、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市市属医疗卫生机构26间(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8间,镇卫生院15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间)、村卫生站650间。编制病床数3971张,其中医院2500张,基层卫生院1336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据全市医疗机构的69%,承担本市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近年来,我市注重经济建设,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仍有欠缺,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压力放在了卫生健康部门,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一项重要举措,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投入机制、保障机制,将制约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的推进。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的不足

  (一)医疗设备资源不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设备配备不足,部分卫生院连一些必要的常规性医疗设备都未能配置到位,有的虽已配备,但陈旧老化,只能开展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一般性的检查,有些卫生院连B超、X光都不能开展,服务功能相对萎缩。

  (二)卫生技术人才不足。基层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中医生、麻醉医师和影像医技师严重不足。全市基层卫生院医护比例为1∶1.04,均未达标准配置的1∶2。据市卫健部门统计河口、石望、马水、圭岗、永宁、双滘卫生院妇产科医生仅有1—2名;虽然各乡镇卫生院已开展中医科,但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有1—2名中医生,不利于传统中医科目的发展;全市除春湾卫生院外,其他乡镇卫生院均无儿科医生,儿保门诊均由其他医技人员负责;大部分卫生院无麻醉医师,外科医生既当麻醉师又做手术医生,存在较高手术安全风险,同时影响工作效率。

  (三)政府资源投入不足。2020年7月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只有山区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省定标准1000元/人)从2018年开始由财政统发。2020年7月1日起,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不再执行财政收支两条线,更改为财政每年核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市公共卫生医院补助经费3600万元(不含阳春市春湾中心卫生院),该笔资金用于公益一类单位供给补助支出,财政不再另外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近年来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略有所上升,但是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公共卫生项目不能用于薪资待遇发放。近两年在疫情防控以及公共卫生工作持续推进工作中,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减少,财政补助经费无法满足基本运营成本,还有部分承担了巨大的还贷压力以及员工薪酬待遇发放的压力,导致没有更多的资源弥补薄弱环节。

  三、人才引进机制欠灵活,紧缺型人员招聘难

  我市虽然出台了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但是引进人才的机制不够灵活,招考条件较高,尤其一些专业性很强、稀缺的特殊岗位难以按计划足额招聘卫技人员。近年来,由于部分卫生院正常轮班医生都不足,无法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培训,不利于卫生院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而相当一部分编外人员考取执业资格证后就辞职到上级医院或外地医院工作。

  四、医改政策造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弱化

  医改政策后,国家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公共卫生工作为主,目前,中央、省、市按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74元,项目内容达29项,公卫考核指标多、工作量大。根据有关资料数据统计,全市常住人口89万多人口中, 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8.7%以上;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已超过3.7万高血压患者,1.3万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正处于井喷状态,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已成为我市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导致卫生院精力分散、医疗业务能力下降。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标准为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标准为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0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落实农民健康体检、学生体检、幼托机构体检、育龄期妇女体检、为辖区内每一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管理、实施健康教育等等。医改前,卫生院虽然也拥有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协管、计划生育等功能,但是仍以医疗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

  为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议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作为重要课题,纳入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具体建议如下:

  一、突出认识统领作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织保障机制

  市委、市政府应切实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干部政绩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尤其是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列入民生工程重要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长远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机制

  (一)要夯基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必备硬件设施的维护更新升级上下功夫,并积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的基建项目债务。要补短板,重视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医务工作任务重、职业风险大、社会期望值高,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保障基本队伍稳定。 

  三、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一是培养全科医师。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进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更多能力强、业务精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是引进专家服务。发挥我市两个医共体的优势,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医联体内医师下沉服务制度,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鼓励医师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畅通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双向流动渠道。针对急缺的特殊岗位人才,可置专项资金,继续加大柔性引进人才力度。

  四是推行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建立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定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式、定向式培养全科医生和医疗设备技术人员,政府可在培训经费、学员学费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在招录过程中,给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院更多的发言权,切实解决“招不到人”和“招到的人不能用”的问题。

  四、加强统筹协调,纵深推进我市医共体建设

  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职责,协同推进医共体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对口支援、临床示教、手术带教、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救治能力,放大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五、发展医养护结合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组织协调卫健局、民政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制订和优化医养护结合机构审批标准、流程和结构,提供相关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落实医养护结合机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医养护结合病房”等问题。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