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二次]关于加大金融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2-10-21 10:58:31 文章来源: 阳春市政协办
字体: 【    】

提案人:民建阳春市基层委员会


  从2018年起,中央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改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平稳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且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市,如何抓住乡村振兴这个国家战略对实现我市的各项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的重要一环。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因此金融机构需加大支撑力度,助推我市乡村振兴。

  一、农村金融基本情况

  (一)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截至2021年末,我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1家、商业性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广东发展银行)1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1家。

  (二)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全市6家银行机构设置了普惠(三农)金融服务部门。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全部行政村。截至2021年未,全市银行网点86个,其中乡镇网点52个,投放ATM机294台,设立助农取款点788个,提供现金等支付结算服务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三)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01.44亿元,比年初增加33.62亿元,同比增长12.55%。各项涉农贷款余额 136.1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同比增长5.41%。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6.51亿元,比年初减少9.55亿元,同比下降59.46%;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0.6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同比增长23.33%;农户贷款余额99.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18亿元,同比增长11.38%。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较少。 当前我市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主要由农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承担,全部银行物理网点在镇所在地,且只有农商银行一家实现全部乡镇物理网点全覆盖,行政村金融网点空白,行政村只有一两个设在商店的助农取款点,助农取款点只提供小额的取现,且由于疏于维护以及通信网络落后,不时出现故障。由于物理网点服务半径大,农民办理金融业务非常不便。二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通信网络建设普遍网速慢、信号差、用户体验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金融对农业支撑不足。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主要农业产业是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初级农产品,同质化明显,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强导致金融资源缺少有效支撑,难以有效落地。

  (三)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足。由于涉农贷款主要是应用于农业生产,贷款面广、额度小、数量大,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长,自然风险较大等特点,从而导致了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积极性不高。

  (四)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村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仍然是以传统的存、贷、结算、汇兑等业务为主,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融资,如个人理财、网银、手机银行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仍不能满足,具有普惠性质的金融产品不多。贷款服务对象通常仅限于一些还贷能力强、财力雄厚的企业或者拥有抵押、质押品的企业和个人,低收入群体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延伸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银行向乡镇延伸服务网点,鼓励银行到较大的行政村如罗阳墟、轮水墟等设立网点,逐步规范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点),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关卡。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化服务,在农村加大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产品,加大农村地区POS、ATM等电子机具的投放力度,让农民“人不出村”享受更好、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二)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和深度。

  1.加大力度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金融推进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养猪、鱼苗、澳洲坚果、春砂仁、柠檬、中药材、特色粮油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大对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创新种植养殖、制造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信贷产品,支持村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及白鹅、春砂仁、马水桔、桂鱼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助推更多农产品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打响阳春农产品名特优的金字招牌。

  2.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建设中长期信贷业务,加强对农村交通、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等的金融服务,支持水、电、气、讯、广电、物流等建设。通过信贷投向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围绕红色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及休闲观光旅游等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支持,大力支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住宿、餐饮、旅游等乡村消费。

  (三)加强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一是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市农业等部门及各家银行为成员单位的信用建设小组,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深入开展农户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信用建档工作,解决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户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获取信用贷款。二是推进整村授信和加快信用村创建工程,以“进村入户、评级授信、评定信用村”为工作重点,深化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建设。三是面向我市所有符合信用贷款基本条件的农户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授信,争取在5年内实现我市农户普惠小额信用贷款广覆盖,有效破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低“刚需”问题。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十一届二次]关于加大金融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