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医药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因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为充分发挥该产业在我市坚持“制造业当家”和“制造业强市”的动能作用,目前十分需要建设我市新材料产业园,以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大平台”支撑新材料“大产业”。
一、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新材料产业情况。阳春市暂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目前,阳春市规上新材料产业产值约2亿,共有新材料企业两家,分别是科立鑫(阳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阳春市墨儿谷新材料有限公司。
(二)新材料企业意向落户情况。目前意向落户企业分别有先进合金材料产业孵化园项目、中机智慧气凝胶项目、宁波泰禾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型材料制品制造项目、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广东林德涂料项目等5个。产品涉及异质合金复合板、气凝胶保温材料、肥料、煤制品、高品质合成橡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内外墙乳胶漆等多种漆料。
二、完善和加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条件
(一)必要性:一是有利于集中治理和安全生产。新材料企业集中入园将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解决新材料企业环境污染、异味扰民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几率;二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新材料企业入园集中管理,形成资源利用的互补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将会节约部分土地资源。三是有利于企业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企业进驻园区后,因产业关联度高、资源利用充分等特点,能提高市场效率,成为利益共同体,逐渐成为有话语权的行业群体。四是有利于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材料行业产业上下游联系紧密,许多企业的产品、副产品、废弃物互为原料。通过集中园区,就可以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二)优势条件:一是形势利好。阳江市当前在探索推进风电制绿氢、绿氢制造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等新材料原料及下游终端新材料产品落地。二是小有规模。我市已有科立鑫、墨儿谷等新材料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三是招商有路。我市招商组目前正在对接广州黄埔区等新材料产业园部分优质新材料企业抱团搬迁事宜。四是有地可用。可通过扩园调规的方式,将马水石菉十二排面积约7000亩土地纳入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范围,作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园选址用地。五是效益可观。目前新材料企业亩均税收约50万,按百分之50的土地利用率预计,新材料产业园完全建成投产后年税收可达17亿元。同时,目前招商洽谈项目中有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华彩粉末、脉电新材料等新材料企业。这些洽谈项目成果落地后,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预计可达60亿元。
三、我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是产业园区域道路建设滞后且标准不高,无法满足产业园大型重卡的运输要求。二是应急能力建设不足,蒸汽管道、变电站、双回路供水、雨污水管网、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公用设施建设滞后。同时,周边村庄农户距离产业园不超过500米,产业园的企业正常经营可能会对周边农户有一定的影响。
(二)土地指标不足。土地要素资源短缺,新的土地储备不够,无法引入大项目、新项目,导致产业园无法壮大发展。
(三)资源指标不足。产业园内排污总量有限,能耗指标不足,制约了项目的上新和扩建。
(四)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园存在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问题,尤其是科技成果工程转化能力弱、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四、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一)谨慎谋划,落实新材料产业园可行性研究。加强与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专业机构的合作,从环保、经济、民众接受度等三大方面进行进行新材料产业园的可行性研究。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决策过程充分发挥群众、企业参与作用,广泛征集、听取群众和企业的意见,以群众、企业、政府三元主体协商共治的方式,推动新材料产业园的可行性研究落地。
(二)完善组织保障,推动新村料产业园资质认定。产业园认定过程由阳江市与阳春市政府组成新材料产业发展专班,负责制定和实施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专班同时负责指导有关专业机构对照广东省认定条件,完成产业园设立、管理机构、选址布局、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入园管理、分级管理(交通运输)、危废管理、污水处理、应急管理、监测预警、对外运输等11大板块的资料编制。
(三)加强资金保障,做好资金监管。可发行5—10亿元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筹集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该笔资金用于新材料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消防站、双电源供电、智慧监控系统、应急事故水收集池、特勤站、污水处理厂、危运停车场、固废处置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智慧化数字化技术与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鼓励媒体、公众和审计机构参与资金使用监督,保障新材料产业园资金得到合理运用。
(四)强化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结合我市资源禀赋、钢铁水泥产业配套和下游市场需求,推动适合我市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链。建议可将化肥-氮肥、氯碱、纯碱、光伏、有机硅、新型储能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链招商主要目标,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推动这些项目落地建设,从而带动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五)增加科技投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研发;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校等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