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阳春市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81007295446R/2025-00044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阳春市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5-04-30
名称: 阳春市民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4-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春市民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持续做好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提标工作。2025年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达到77%(预期性),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二是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相应救助,将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退,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是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继续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广东省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助力阳春市综合救助服务平台落地落实。预计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涵盖市、镇、村三级综合救助服务平台的试点建设任务。

  二.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一是优化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计划改造提升50张护理型床位。二是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预计2025年底,阳春市综合福利院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建设。2025年计划建成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长者饭堂”(助餐点)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营养的餐饮服务。三是推动镇(街道)敬老院优化整合和转型发展。通过优化布局、统筹资源、完善设施等推动全市敬老院均衡配置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兜底保障能力、加大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辐射和示范带动,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预计2025年10月前,优化整合好两个镇(街道)敬老院。四是强化高龄津贴受惠对象信息的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高龄津贴受惠对象情况,加强与卫健、社保、公安户籍管理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受惠对象的生存状况和户籍信息变动情况,切实履行管理监督职责。

  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力度。一是深入开展儿童摸排和入户探访工作,对困境儿童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帮扶。二是对监护缺失类儿童履行民政部门兜底保护责任,做好2025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感染艾滋病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提标工作,以及落实保障金的发放。三是统筹协调各部门着力在未成年人保护上持续发力,压紧压实各部门有关责任,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任务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审慎办理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事件,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开展未成年人法律法规政策进街道、进村居、进学校及开展未成年人关爱行动100场活动,向未成年人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四.推进“双百工程”深化落实。一是指导全市109个社工站(点)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与技能,开展民生政策宣传,协助落实民生保障政策,把社工站打造成为基层兜底民生服务的主阵地。二是以标杆社工站创建工作引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赴各镇(街道)社工站开展督查指导工作。三是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立足工作职责,了解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落在基层、沉到一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五.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继续做好本市道路相关命名、更名工作和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动态管理工作,逐步推进我市地名命名与更名工作规范化、数据化。二是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做好有关界线、界桩的外业联检工作,强化行政区域界线领域风险防控,认真排查和妥善处理边界纠纷隐患,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六.优化专项事务管理服务。一是继续做好残疾人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动员社工站(点)开展惠残助残关爱服务活动。持续开展阳春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力争在2025年完成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到60%以上。二是推动婚俗改革。加强对婚姻登记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登记员依法办证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和档案管理。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为婚姻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处理、离婚劝导等服务。大力开展文明婚嫁新风及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传活动,宣扬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观。三是推进殡葬改革。做好春分、清明等重点祭祀高峰的殡葬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抓好殡葬服务机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殡葬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丰富殡葬文明宣传方式,利用线上、线下宣传平台,结合春分、清明等祭扫高峰,强化文明殡葬宣传,树立殡葬文明新风。

  七.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专业优势,有效激发市场在慈善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慈善组织依法规范运作,推动慈善事业专业化发展。二是加强对全市17个慈善超市的运营监管,继续探索慈善超市运营的新方式、新机制,努力将慈善超市从单一的募集物资和救助平台,不断拓展成为汇聚爱心、传播慈善文化的综合性阵地。三是立足公众实际需求,统筹各类慈善资源,优化慈善回馈机制,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及边缘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