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耕种忙,小小无人机来助力。近日,在江城区白沙街道马岗村,“飞手”陈计侵熟练地操控农用无人机,飞翔在平坦开阔的农田上,喷洒出水雾状的农药,为刚耙好的农田开展消杀工作,确保水稻秧苗插下后茁壮成长。
无人机翱翔在农田上空,已是常见的景象。从2022年开始,农用无人机在我市逐渐普及,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实现耕种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如今,300台农用无人机在漠阳大地上空耕耘,加快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同时,也加速编织阳江农业现代化的新蓝图。
每小时洒药80亩
无人机飞入寻常农户家
“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太高了!”阳东区智飞农业专业合作社陈刘淼道出无人机在农业领域迅速铺开的原因,“以水稻洒药为例,1台无人机1小时可以洒药80亩,一人一天只能洒药10多亩。”
2019年,陈刘淼回到阳江创业,瞄准的正是农用无人机领域。那时,一台农用无人机的价格在8万多元,载重32斤,可以为农户提供施肥、洒药等作业服务,大概按施肥每斤1元、洒药每亩12元的价格收费。
“刚推广的时候,很多农户处在观望阶段。”陈刘淼介绍,因为载重的原因,无人机的农药配水量要比传统的人工洒药少很多,许多农户担心浓度过高,农药洒得不均匀。而且,当时作业服务的价格并不算太便宜,这也限制了大部分农户接触这项新技术。
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一切僵局。陈刘淼没想到,经过6年的发展,农用无人机的载重量已经从原来的32斤突破到140斤,价格也由原来的8万多元降至4万多元,服务费用也下降了一半。农业无人机作业的性价比一下子凸显了出来,逐步成为农业生产必备的工具之一。
农用无人机的快速推广应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农户购买4万多元的农用无人机,可以领取1万多元的补贴,大大减轻了购机负担。实打实的惠农政策,吸引了大批种植户采购农用无人机,运用在农业生产领域,让农用无人机真正飞入寻常农户家。
“飞手”成专门职业
农户呼叫服务即可完成生产
陈计侵是一名“90后”农业无人机“飞手”。如没有农用无人机的出现,陈计侵很难想象会成为一名“新农人”,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操控无人机,耕耘土地。
“好玩。”这是陈计侵进入农业领域的最初感觉,操作无人机在天空翱翔,自己坐在水泥地上,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耕作任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只需在无人机上设置飞行路线,不用人工操作,就可完成作业任务。
脚不用沾泥土,脸不用晒太阳,农田的施肥、洒药任务就完成了。陈计侵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农用无人机的推广运用,正悄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农业领域,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飞手”群体的出现,显示出我市农业生产正走向专业化分工。“飞手”群体依托的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它们甚至没有土地,只有机械设备和技术,单纯地为农户提供种植、病虫害防控、收割等作业服务。
阳东区智飞农业专业合作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该合作社共有19台农用无人机,可以为农户提供飞防、农业生产吊运、施肥、播种等作业服务。去年,合作社服务农田达32万亩次,足迹遍布阳江各地。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陈刘淼说,水稻从耙田、种植到管理、收割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可以找到专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作业,实现土地与种植管理的分离。农户只需按时呼叫服务,就可完成整个生产流程,这与传统的自耕自种模式完全不一样。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发展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现有9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植保飞防社会化服务组织11家。2024年,全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48万亩,服务农户43.28万户;全市40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服务面积达37.76万亩,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并以“农业工业化的模式”,释放出巨大潜力。
业务延伸至果蔬水产领域
无人机“接单”打破季节限制
近日,在江城区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农业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班,吸引了不少人报名,而且“90后”学员将近一半。
他们普遍认为,农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阔,熟练操控农用无人机也将成为农业生产必备的技能之一。
学员谢天姿是广东海象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学习掌握农用无人机技术后,她准备在1600多亩的水产养殖场上运用农用无人机作业,代替人工巡查和投喂饲料,并发展无人机运输,解决“塘头”到“店面”的快速运输难题,为客户提供新鲜的水产品。
“除了水产行业,果蔬种植的农用无人机应用也在逐步普及。”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陈论介绍,从2022年开始,农用无人机在我市开始大规模应用,现在已经基本覆盖了水稻种植大户,而且逐步向果蔬种植、水产养殖领域延伸,去年农用无人机开展的飞防作业面积已经达38万亩次。
在阳东区智飞农业专业合作社里,一张农用无人机作业服务地图十分显眼,水稻、荔枝等种植基地一一标记了出来。陈刘淼介绍,农用无人机在果蔬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在空中作业,洒药能够更精准、覆盖面更广,深受果蔬种植户的欢迎。
农用无人机从水稻向其他领域的延伸,摆脱了季节性生产的限制。根据农业生产种类提供不同服务,业务更加稳定可持续,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天上“耕作”代替了地上劳作。新设备、新技术的入场,不仅让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升,也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行业。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服务在农业生产一线,焕发了蓬勃生机,也碰撞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