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朗的来历

2022-01-30 16:24:23 文章来源: 《春州寻韵》
字体: 【    】

  萝卜朗位于石尾山西侧,黄牛头北面,春城至圭岗公路东面,从陂面镇政府北行2000余米到旧纸厂,往东翻越一个名叫松岗仔的山坳便是。村场从东到西一字型排列,大都座北向南,个别座东北向西南,北靠后背山,有树林掩映,南为开阔平川,右有冲口水自村西往黄牛头北面逶迤东行,与石尾石西侧巫公岭边的西山河交融相会,形成一个水田与旱地相生共存的近千亩乐园。

  村左的石尾石、大盎石、大朗石、独石仔等相依相存,形成一个长条状的石山带,如北龙南走,横天屹立,雄伟壮观,景象恢弘;右有西山岭起伏有致,自北向南奔腾向前,如游龙飘逸;村右上方是石头瓮村,村左上方有叶屋寨村,构成品字形,萝卜朗居于南面,村后有金鸡岗岭脉缓缓顺势南来形成林木地带;南有那虹石、麒麟石相互映照,形成一个襟怀开阔的洞天格局,让人深感造化的浩渺壮大与山河大地的宽广无边;奇特的是,在村中央往东望,大盎石的石窿特别清楚,甚至可以看到和感知到这个时光隧道的无比清寂与宁静,上下部位好像真的抓提过似的,与秦皇叱石中所说的抓提羊耳朵之说不谋而合。

  传说,过去的肇庆府官员(阳春一度隶属肇庆)到阳春考察,自云浮飞地而来,穿过穷山恶水,一路鸣锣开道,壮胆扬威,出到西风坑到了湾口地界,但见水绕滩口寨,流经来钟寺,东有勒马青龙山,西有金山伏虎岭,黄牛把水口,麒麟守南天,必有大贵之人出此圣地,便随即吩咐仪仗队伍息鼓停锣,不便惊扰此地英气。但到了合水地界,见漠阳江一水横陈,直贯县境,便大声呼喝道:“此乃水破天心之象,圣人未出世,打响锣鼓继续前进吧!”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有一官员途经湾口下春城,见到这一带的山水形胜也大为赞赏,当即吩咐随行人员道:“石尾石再也不能打了!”石尾石因而得救,山水幸甚。

  所谓息鼓停锣地指的就是湾口至萝卜朗地段。大约在明朝开始,有蔡、林姓人首先到萝卜朗开基立寨,接着有麦、莫、谢、黄、李诸姓居此,后来黄姓迁离。之所以定名为萝卜朗的原因在于,先前临近河皮被称为大朗的大片河沙地因浸大路受洪水冲刷,泥油沉积越来越多,泥多沙少,既松弛柔软,又有肥效,最适宜萝ト生长。蔡、林先便在沙泥地上广种萝ト,河朗特有的泥沙地使萝ト长得又大又长,根本不用施肥就能获得萝ト大丰收。后来其他族姓先祖也有样学样,广泛种植萝卜,有时候天旱缺粮,人们就把萝ト当饭吃,当菜炒,吃饱肚也不会有问题,当季当造吃不完,就用来制作萝ト仔,把萝ト切成片生晒,直到变软后,放到大瓮中泡生盐踩实,然后盖上蕉叶,再用大石压实,经过一段时间再三晒泡,白色的萝ト片变成了黄澄澄的萝卜仔,既可以生吃,也可以净炒送粥,更可以用来炆肥肉、炒肉丁(花生、肉粒、萝卜粒),是餸饭的佳肴美食。

  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年代,萝卜朗的萝ト生产年年大丰收,堆在地堂如一座座小山似的,合水圩、陂面圩、乃至春湾圩、天室圩,都有萝卜朗的萝ト出售,上世纪七十件代初期,物价低廉,有时候的售价每斤只而2分钱,人说“便宜过塘泥”,即使这样巴有不菲的收益,萝ト就这样成了萝卜朗的生存之本,谋生之道,后来虽然粮丰物埠,但生产萝ト仍然是萝ト朗的一大特色。

  随着多种经营的不断拓展,萝卜朗从大批量种植萝卜改为种植艽头,整个河坡朗全是艽头,又持续多年获得过大丰收;再后来改种淮山(山药蛋),又是名噪陂面,远至东莞、深圳的客商都前来萝卜朗收购淮山,成了闻名全市的淮山产地。

  萝ト朗土地肥美,村人纯朴,虽然杂姓聚居,但历史以来都团结友爱,一人有难,全村相帮,大小喜庆,全村随缘,年年举行灯棚吊灯,礼请土主公公、土主婆婆到灯棚享受全村供奉,灯期延至十数天,再请回原址安置。散灯时家家户户派代表会餐,祭品分发到每家每户。萝卜朗的土主公位于大松岗岭脚,与巫公遥遥相对,隔河相望,据说因此地风水上好,有灵龟出水之应,向来十分灵验,村人有求必应,很多外村人到土主公求子求福,也都如愿以偿,萝卜朗人胸襟广阔,对此一视同仁。春节习惯舞狮子,村人聚于大地堂,礼请当地的舞狮队前来表演,极尽欢乐之庆。(蔡少尤)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萝卜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