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国师徐东风在阳春云游山水,唱酬诗酒,一方面注力于反清复明的堪舆活动,一方面济世福民,积德行善。某日来到陂面镇潭寮的潭漏村,见到人们肩挑人抬前往数里之外挑水食用,便问这是为什么?人们说,此地虽然地势不高,却缺乏水源,只能到远地挑运。徐东风听后,便掏出罗盘勘测地形,发觉此处必有地下水可供挖井开渠,为什么井池干涸,水源奇缺呢?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徐东风便按照水流走势追寻源头,一直追到了松柏镇新联的潭漏村,认定这里便是潭漏村地下水的发祥之地。
徐东风细看那源头位置,却是一个巨大的池塘,塘生莲荷,波平水阔,依山傍岭,水源都来自山溪沟渠。塘中央有块大石,崛突如山,周边有漩涡,漩转迅猛,望到底却是一孔见方,犹如尖削漏斗。显而易见,这地下水的源头就是这巨石所在之处。他想,若能移动大石,源头之水便可直通潭漏,而池塘之水迹可新陈代谢,岂不是两全其美呢?他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潭湾村民,希望他们搬开大石,解决潭漏的缺水问题。
岂知潭湾村有位财主,最擅出联斗对,他告诉徐东风道:“你要移开大石,当然可以,但必须对出我的上联,方可行事。”徐东风就问他上联语句,财主道:“松柏山高,白鹤飞来难立脚。”此语多有讥讽徐东风文墨浅薄之意。岂知徐东风本是国师出身,腹中自有诗才万般,当下就对出下联曰:“潭湾水浅,乌龟永世不出头。”
这财主也是识趣之人,见到徐东风出口成联,便同意了他的移石开源之举。人们把潭湾池塘的巨石搬开后,一道活水通过地下河床的流转,汪汪荡荡流到了潭漏村。潭漏村民开塘储水,掘渠灌溉,从此再也不愁没水使用了。而潭湾池塘因疏通了地下河床,雨天水不涝,早天水不缺,先前的死水臭塘再也不存在了。这便是徐东风智取活水源的传说。潭湾、潭漏两地村民因这地下水的渊缘,世代和好,男婚女嫁,和睦至今。
(蔡少尤)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徐东风智取活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