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在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位于阳春市陂面镇鹿村岗西南的独石山。该洞穴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山洞,高15米,宽2—8米,深40米,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该洞穴的洞口面向东南,临水近山,通风透气,光暗有之。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于1960年发现,先后进行五次科学发掘,共开探方五个,堆积层厚达2.8米,分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在每个文化层里都遗存着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出土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石核等和经琢打磨制的穿孔石器、角器、骨器等四百余件,打制的石器和半成品在上文化层出土的只占四分之一,下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三,打制方法较简单,均用单面打击法,多没有第二步加工,器身保留部分砾石面,其中上文化层出土的少数有较好的修理面。下文化层出土的粗糙、不规整。磨制石器,在下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一,上文化层出土的占四分之三,磨制粗糙,多为凿打以后加磨,器形种类少,形制不规整。骨器是利用动物骨骼磨成,多出土于下文化层,在下文化层还发现一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臼齿。同时出土有动物骨骼化石千余件,古人食后遗弃的螺蚌壳,并发现有灰烬、炭屑、烧骨化石。其中动物骨骼化石多为牙、骨,各文化层均有出土,其动物种属有:猕猴、犀牛、貘、水鹿、野猪、水牛、中国黑熊等。但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目前尚未见陶器。1983年冬,北京大学用碳–14对兽骨化石标本进行年代测定,测定为上文化层距今14262年、中文化层距今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16680年。独石仔洞穴遗址是广东省目前发现的地层保存较好,出土遗物较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