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石岩在春湾镇东南边铜石山的百丈直挠痒痒的危崖半腰中。沿着荒芜的石栈登上百级石梯,即见一道石门,这是从山顶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巨石拱成的石门。穿过石门,再过一道人造石门楼(现存的唯一人工建筑),又爬几道石级,就到了洞府门口了。岩口为月形,朝南,门前有水平台悬岩而伸,台沿长着两棵百年古鸡蛋花树,苍劲的根茎如屈曲的蛟龙,花叶繁茂。再看洞里,有上下两个石室,每个宽高数丈,深不可测。成群的燕子在岩顶上安家,飞进飞出。再看石壁上,布满了几十块摩崖石刻。从石刻的文字看,岩洞早在隋朝大业年间已为僧家。许多文字都刻了作者慕名刘三姐的心情。其中有宋朝理学鼻祖、二程(程颐、程灏)的教师,《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墨迹;有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和宋直集贤院祖无择的笔调。
可以想见,历史上的铜石岩,是那样富有风采和受人敬崇。可是,现在,一切都消失了。自唐代以来,铜石岩就是阳春的名胜了,皆因有了刘三妹的踪迹,历代都重视铜石岩的修建。宋咸平二年,宋真宗闻言铜石岩乃刘三妹的遗迹,龙颜大悦恨无法前往观赏,索性将他叔父送的书籍赐藏在洞中,并将铜石岩命作“通真岩”。真者,仙也,通向仙界之岩也,通向真宗天于的心灵也。也许宋帝是这个人意思吧。既然皇上都看上了这样一个小洞,民间自然就视为宝洞,仙洞了,又是登临游览,又是刻石留名,动款修建,为刘三妹塑像,每年还举行盛大的刘三妹诞辰仪式活动。历时几百年,岩洞建成了层层迭迭的琼台楼阁,富丽堂煌,仙气十足。可是,在十年浩劫中,一切都毁了,名贵的刘三妹塑像也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些石刻和一个残门楼。歌台虽然还在,但已面目全非……一个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迹就这样毁了。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铜石岩——刘三姐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