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在阳春始末

2015-07-06 16:38:23 文章来源: 阳春人民政府
字体: 【    】

胡铨,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进士。金军渡江时,他在贛州募义兵,保卫家乡。后至临安(今杭州),任枢密院编修官。当时,宰相秦桧主和,金使南下称招谕江南。胡铨认为是投降的行为,上疏请斩秦桧。胡铨的主张震惊了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胡铨被撤职,被赶出朝廷,流放到岭南的新州(今新兴县)。

胡铨在新州,附近州县的爱国知识分子,敬慕他的忠肝义胆和文名,纷纷与他诗酒唱酬。当时,阳春县太守礼请胡铨来阳春浏览。

胡铨到阳春的第一站就是春湾。在春湾,他看见通天蜡烛石山顶天立地的雄姿,青石山峰排空列阵,诗兴不禁大发,于是成诗《游铜石山》五言一首:

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

因非从地起,疑是补天余。

下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到中书。

胡铨游览的第二站是现在春城附近的铁坑山。在铁坑山,他看见漠水如练,两岸青竹献翠,人居竹林之间,炊烟袅袅,顿然幻觉这是世外仙景,诗兴又来了:

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

初疑金谷岭,原是铁坑山。

日薄岚烟重,天寒洒力悭。

人言兹地恶,我爱碧潺颜。

在阳春,胡铨对县太爷刑简政清的政绩,看到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和平,以及此地多娇的山水,又使他成诗一首:

县古杉枫老,人民水竹间。

化民无讼狱,留客有江山。

路远旅愁积,病多诗思悭。

主人情意笃,不饮愧吾颜。

胡铨在阳春的诗作或在新州的言行中,个中有不少是伤时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竟被新州地方官作为报功的材料。绍兴十八年守臣张棣向朝廷禀告胡铨谤讪怨望,朝廷又把胡铨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崖县)。直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死去,其养子孝宗皇帝即位,才给予胡铨复职。

胡铨凭一纸诏书,从海南回京,取道阳春。阳春县宰又引他到云灵岭望海台登高览胜。胡铨不顾自己是60岁的老身,登上云灵岭。面对满眼的松涛和远处海涛拍岸的壮观,在赞叹中又流露出自己老之将至,无力报国的哀伤:

君恩宽逐客,万里听归来。

未上凌烟阁,聊登望海台。

山为翠涛涌,潮拓碧天开。

极目云飞处,终身愧老来。

胡铨复职后,任奉议郎,知饶州。但他犯颜直谏的个性未变,继续向朝廷献北伐全胜的战略。可是,朝廷始终没有采纳胡铨的意见,胡铨只好在无可奈何中老去。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胡铨在阳春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