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陈守衷

2023-09-25 10:20:17 文章来源: 春州寻韵
字体: 【    】

  陈守衷,号若卷,阳春高岗堡罗座村(即今陂面那座)人,道光癸卯科(1843年)举人,邑志称其“生平勇于任事,品学亦优”,在咸丰、同治年间对阳春地方政局的稳定起了较大的作用。

  陂面那座,以前一直称“罗座”,1964年被“四清”工作队改称为“那座”。那座陈姓人居多,其始祖为肇保公,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从湾口迁到那座,到陈守衷时,已是第十代,其父是高岗堡首富。

  陈守衷小时非常聪颖,但却重义轻财,不重功名,喜欢结交朋友,身边有一大帮热血兄弟,常仗义代身边兄弟考取功名,自己却视功名如粪土。后来族人急了,放言给陈守衷,再如此下去,不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就驱其出族。在这样的压力下,陈守衷才勉强去考了个举人,但再也不肯去考进士了,也不去谋取仕途。

  1854年,阳春民众受太平天国起义影响,成立天地会,以平坦乡黎四贵为首,举行起义,并几度占领阳春县城。黎四贵的起义,并无革命纲领,纯粹是天下皇帝轮流做的思想,其起义军并无严格的军纪,群众基础较差,所以在知县刘式恕率领的兵勇及地方乡绅组织的民团的镇压下,很快失败,黎四贵被杀。

  陈守衷在这次农民起义中,除筑围堡自保,使乡人免受天地会人的抢掠外,还扩招民团,出钱出人,协助刘县令对天地会人展开围剿,在春北片起到领头作用。

  天地会起义失败后,知县刘式恕深感阳春县城城墙单薄,防御性差,提议重修城墙。但当时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起义的重创之下,国库空虚,根本无力拨款修城。陈守衷与三甲举人刘承辇等牵头筹资动工,将城墙重新拆建,一年乃成,所用三万六千两白银都是陈守衷与刘承辇主要承捐及向绅民筹集而来,那时一两白银可买120斤大米,整个工程款可买432万斤大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母。

  这次重建的城墙上可跑马车,并增加数座炮楼,防御性大为加强,意想不到六年后,在对付客家军的攻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861年12月,在高、鹤、新、开、恩等粤中一带与当地人械斗处下风的客家人,在戴子贵(戴是广西反清政府武装一—大成国的将领,大成国兵败后,逃回鹤山)率领下,号称十万,集结在阳春岑垌(“客乱”后划给恩平),然后分兵两路,一路从春湾大垌,一路从合水瓦盎,如洪水猛兽般向阳春掩杀过来,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阳春民众毫无准备,无还手之力,一时阳春北部横尸遍野,民众四处逃窜,称之“走客家”。

  客家军在上三都(阳春北部)纵横劫杀,并在潭潦现叫营盘岗的小山岗上设立营地(即县道x601线陂面至松柏公路的春湾刘屋寨车头村路口,现该处还有很多当年客家军留下的盆、碗、碟碎片),四出劫掠。还派主力直逼阳春城,并“蚁附登城”。知县吴璇率兵勇、民众死守。最危急时,城墙被轰开九丈,吴璇一边率众用木板挡住,一边重金募死士出击,方转危为安。

  在守城的艰难时刻,陈守衷率族人及团丁及时赶到。陈守衷有一班忠勇之士听其调遣,其中有一人叫陈安,异常骁勇。清时每人头上都有一条辫子,陈安的辫子绑有三十个铜钱,与人搏击时,铁辫扫过,非死即伤;平时跑马,快如闪电,其绑着铜钱的辫子能水平飞起,从那座跑马到阳春,半个钟可到达;那座山边多野狗,若闻狗叫,陈叫人先烧水,水开时,其已从山旁摔死一只野狗回到开宰;一次赶下阳春城,在渡头圩遇六七个客家军,陈安面无惧色,闪电出手,六七个客家军全被扭断脖子。

  正是有陈安这样的族人,陈守衷能在与天地会党及客家军的搏杀中累败对手。所以那座至今有个传闻,言知县吴璇在守城危急时,当堂小便,众手下大惊失色,曰:“大人,你傻啦?这是大堂啊!”吴知县不好气地说:“有人吗?我怎没看见!那!高岗堡还有个人,叫陈守衷!”众手下羞愧难当,遂奋力出击,县城乃安。

  客家军累攻城不下,遂转下二都烧杀抢掠。假如当时阳春县城被客家军攻下,会是什么结果呢?将会是广东有史以来除清兵攻下广州城时,杀到十八里铺再封刀之后的第二屠城惨案,数万在此避难的民众将身首异处。1863年11月22日晚上三甲堡被客家军攻破,堡内二千多民众,除数十人冒刃逃出,其他悉被杀死。所以,在当年保护阳春民众免受客家军屠戳这点上来说,知县吴璇和陈守衷、刘承辇、罗升格等官绅,还是值得阳春人民纪念的。

  陈守衷逝后,其安葬过程传说较多,现其墓位于那座东边的一座山岗上,墓用大理石筑建,两边的小石狮和墓碑不知去向,墓身有损毁,传闻被雷击过。

  (李国欢)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人物传:陈守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