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饮荔枝酒是阳春人的普遍习惯。首先是选购三几斤上等香荔,最好是“谢核仔”或“贵妃红”,一粒一粒剥了皮,放进宽口埕中,然后倒入五斤左右双滘的酒饼双蒸米酒,加上五两左右艾草,不要枝干,只取叶子,然后封盖,用纱纸糊口,放在干爽去处。到了中午开餐上桌时,每人倒上半碗,无论大人小孩,要首先饮一点,小孩子不能喝,也得以酒沾唇,然后手拈荔枝吃掉,再用沾了酒的艾草涂抹手脚。手要涂至臂肘,脚要抹到小腿肚,然后把剩下的酒酹在大地上。据说只有这样,在酷热农忙时才不会生痱子。不知道这当中的药理功能,但确是有人证实,从懂事到现在,即使在毒辣的太阳底下耙田犁地,也未曾生过痱子。
可见,有些传统的旧例确是顶用的。
荔枝酒这种特殊的神奇功效可能与本土环境有关。很久以前,粤西是蛮瘴之地,蛮是指人文素质愚顽,瘴是指瘟疫厉害。胡荃当年到阳春走马观花,正是因为“人言此地恶”,才写出了“杳然非世间”的名句的,春砂仁之所以能成为皇家贡品,也是因为在这块瘴疫之地特别顶用。
办法总会比问题多。古阳春的恶劣环境并没能吓倒阳春人,他们想出了种种办法对付形形色色的时病瘟疫。例如“柚子叶驱邪”“焗火烟驱蚊”“竹沥水解毒”“竹壳茶解暑”等等,五月初五的荔枝酒,说到底也是除疾祛病的一种方法,只是籍着端午这个节日渗入了一点神秘文化的因子罢了。
荔枝酒的口感不敢恭维,但胜在双滘的酒饼双蒸是香醇的正品,加上脱壳荔枝白嫩爽滑,口感甚佳,浸过的艾草散发出一种原始的野味,慢慢地品尝,自在地闲聊,一家子的和融气氛就创造出来了,由是观之,五月初五荔枝酒实在是创造快乐的美妙媒介。
(蔡少尤)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五月初五荔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