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是如何划定的? 1、封控区: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2、管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3.防范区: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是如何管理的? 1、封控区 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严格实施居家隔离管控措施: ①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疫情防控办同意,安排专人专车,要求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并落实闭环管理; ②居家隔离必须符合相关要求,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2、管控区 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①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人员聚集,原则上居家每户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或领取生活物资; ②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由社区疫情防控办出具证明并做好审核登记; ③居家隔离应符合条件,要佩戴口罩,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落实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3、防范区 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①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非必要不离开本县(市、区),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②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暂停室内密闭公共场所的营业,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其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消毒等措施,并合理控制人员数量; ③所在地企事业单位提倡线上办公。 温馨提示 1、广大居民不要恐慌,积极配合防疫,做好个人防护。 2、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指引规范操作,奋力打怪的同时,不要忘记自我防护。 呼吸道防护是核心 穿戴时要先戴口罩再戴帽子才能保证最后脱口罩,口罩必须要在确认安全的环境摘下。 穿脱防护用品要领 脱比穿更重要,面部、呼吸道防护最重要,所以最先穿,最后脱,口罩的质量与正确佩戴,比数量更重要。 手卫生很关键 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时随时关注自己的手是否清洁,每个步骤都要做好手卫生。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一文读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