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2019-08-01 09:19:03 文章来源: 阳春市委新闻中心
字体: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依托河网水系,发挥特有的资源环境优势,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区域防洪能力,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普遍上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市把抓好老百姓共同关注的春城市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切实解决困扰居民工作生活的城区供水管道陈旧、压力差、停水频繁等问题,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自去年12月开始投入6156万元对春城市区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改造城东大道、绵登大道、文塔街、阳春大道、南新大道、府前东路、长坡路、朝阳路、城云路、新竹路等路段的给水管网共28.7公里,改建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春江大道加压泵站,增加城区给水管网的智慧水务系统。至今年6月底市区给水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成,项目竣工投入运营后可切实提高城区供水质量和能力,满足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水利发展和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市近年来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37亿元,推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其中,投入7946万元全面完成了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投入9989万元完成了沙垌等5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5700万元完成了潭水河、西山河流域整治工程,投入500万元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投入2793万元完成了西山河治理工程,动工建设云霖河、蟠龙河整治工程、平中河治理项目,现已完成投资5200万元。

充分发挥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功能,焕发水利发展新活力,投入资金18810万元完成一批水利工程。 包括完成了西山陂灌区改造工程(四期)、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农田水利示范镇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项目、小型灌区改造工程2宗、农业综合开发西山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项目、岗美万祥水库等21宗灌区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对全市渠道清淤2152公里、山塘加固36宗、水陂维修加固1329宗、渠段维修加固150公里、堤围维修加固8.1公里、水闸维修96宗、泵站维修42宗。与此同时,不断开发新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加大,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全市不断夯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11800万元完成了陂面等镇13宗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14604万元完成了一批水利移民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0197万元完成了23宗农村小水电站增效扩容和技改。今年4月,总投资5318.85万元的马水镇马兰村等17条贫困村饮用水建设工程完工。全市村村通自来水二期工程PPP项目共34宗,总投资1.15亿元。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和相关审批工作。

近年来,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列入全市2017、2018年度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有7宗工程,分别有罂煲河、高流河、八甲河、蟠龙河、三甲河、平中河山口段和双滘河等治理工程,项目总概算投资1.97亿元。至今年上半年,罂煲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1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87%;高流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6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87%;八甲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3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35%;蟠龙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3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73%;三甲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75%;山口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40%;双滘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65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35%。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对全市17个镇(街道)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形成河长制工作评价。突出多元共治,清理河流长度144.7公里,清理水域面积42.2平方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2969吨,清淤河道长度385千米。推进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全市入驻“广东省智慧河长”微信平台总人数639人,上线人数579人,上线率90.61%。开展水质监测,对全市34个主要河流和水库断面开展水质监测,确保水资源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70年光辉历程,水务事业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直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水平和总量不断提档升级,内涵和层次不断丰富,水务事业建设步伐迈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