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展新颜 安居乐业颂党恩

2019-08-08 09:13:45 文章来源: 阳春市委新闻中心
字体: 【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依托重点城建项目拉动,力促城乡扩容提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城乡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春城街道总长仅4.1公里。至1958年,开始新筑红旗路,扩建县前街和洗马街等,街道总长增加到6.4公里,红旗路、人民路成为阳春最鼎盛的商业圈,但经营的空间有限,用老一辈的话来说,用半个小时可以走个来回。1978年后,投放市政建设的资金倍增,街道建设加快,主要街道有26条,总长14.83公里。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的有县前、红旗、人民、宏兴、广场、南新、春江、春北、东沿江、环城中、环城南、环城西、环城北、东湖、拥军、市场、城云等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城市建设逐步拓展,东部为文化教育与居民区,西部跨漠阳江西岸为制糖、化工工业区及水上居民区;南部为冶炼、机械、二轻工业区;中部以红旗路为中心的商业区;北部为居民区,城区面积逐步拓展到5.3平方公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春城市区近年来完成了“一江两岸”二期、兴华南路、春南大道、吉祥路、阳春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及春州大道改造等项目,初步建成了城区“六横三纵”交通网络。环状交通体系和“六横三纵”交通网的建成,加上与省道113线、277线,汕湛高速公路、过境铁路大动脉等环环相连。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编织起一张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网,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全市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展示出一幅幅促发展、惠民生的奋进画卷。市区一环路由阳春大道一期、二期、三期和漠阳江新吉大桥、鱼王石大桥构成,全长30.5公里,总投资超过10亿元。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聚集城区人气,优化了人居环境,拓展了发展空间,市区建成面积扩大到31.93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7.2%。    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市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按照创建标准继续加大投入,逐项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市区扎实推进园林绿化生态建设,通过绿化城市公共闲置地,实现市区见缝插绿,不断拓展绿化空间。如今春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4%,绿地率达34.3%,人均绿地面积8.1平方米。升级改造春城街道漠阳、青石桥、东门、河西4个城区内的国有市场,同时涵盖了城区东兴市场、朝阳市场、城北市场等民营农贸市场及春湾、合水、三甲等墟镇的农贸市场。完善了城云社区、龙湾社区、西城花园、龙岩等村(居)委会、社区的路灯安装,健全旧街区的路灯照明,使整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不断改善。

全市房地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城乡发展活力。市区的高楼鳞次栉比,农村楼房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如今市区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5平方米,农村八成以上居民住上了新楼房。

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大家共享新中国的发展成果。新农村示范村加快创建,全市5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共915条,其中837条自然村已开展工程项目建设,583条村完成了土建工程项目,其中238条村已完成工程验收,其余村将陆续竣工验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全市纳入规划建设的自然村共4781条,启动“三个三”工作的自然村有4410条,完成“三个三”工作的自然村有4189条,已开展村庄规划的自然村有2064条,开展建设项目设计的自然村有1707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马兰风光片区全面建设,12条自然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已落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市领导挂点联系方案,其中岗美红色村革命传统教育片区已完成规划设计编制,潭簕红色村正在建设中;春北山水画廊片区正开展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新型城镇化建设卓有成效,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以市区为龙头,加快扩容提质步伐,重点推进东湖、城北片区开发建设。近年来相继完成了河口等5个镇总体规划方案,《阳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一2020年)》获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过省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复审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发展后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宜居城乡10个项目扎实推进。鱼王石大桥、阳春大道二期竣工,市区一环路、吉祥路、旗新北路等一批市政项目建成使用,蟠龙河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城区马鞍山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市区36公里污水管网工程已开始建设,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6.75公里。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原则,使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近年来已建成县级生活垃圾卫生填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20座,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投入2100多万元增购垃圾压缩车、扫路车、洒水车等一批保洁设备。各镇(街道)农村垃圾收运、清运处理实施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营企业在全市原有生活垃圾设施基础上增设1276个垃圾桶及26辆压缩转运车,进一步加大垃圾清扫保洁力度,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浏览次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城乡建设展新颜 安居乐业颂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