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服务可及性和均等性不断提高,卫生科技水平得到提升,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建国初期,阳春的西医生仅有6人执业。1954年开始有第一批中专毕业的西医士2人分配到阳春县人民医院工作。1958年,第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的西医生2人被分配到阳春人民医院,开创了外科手术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县卫生局选拔安心山区医疗者到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深造,毕业后回来成了医疗骨干。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县内的中医生绝大多数是自学成才或由老中医带徒培养出来的,不具备中医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县卫生系统采取措施培训中医队伍。聘请县内名老中医任教,开办县级中医进修班培训在职中医生,挑选青年中医生到省中医学院培训。发动开业医生带徒,确保中医后继有人,全县中医生发展到400多人,他们成为县卫生医防工作的中坚力量。至改革开放前,阳春仅有医务人员2602人,其中技术人员1332人,高级职称的只有10人,中级职称的109人,初级职称的287人;仅有x光机等医疗设备65台、病床1066张及其他简单的医疗器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使全体人民享有更高卫生健康水平。全市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抓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34间,其中市属医疗卫生机构7间,镇卫生院15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间,民营医院7间,各类卫生机构年末实有床位5142张。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06人,当中有主任医师9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医师99名、副主任护师34名、副主任检验师6名、副主任药师2名,中级技术职称550人、初级技术职称2726人。现有医学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5人、本科学历979人。
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的设备已今非昔比,现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数字减影X光机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180多台(套),总值4.95亿元。市人民医院聘任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博士专家设立博士工作站,不定期到医院开展手术指导、授课及坐诊。市妇幼保健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紧密协作,努力争取该院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珠江医院连续20年不间断每月派出专家组前来坐诊和传授医疗技术、医院管理良策,使群众在春城市区就可以享受到省城专家的优质服务。
重点加强医院基础设施、技术、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配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X光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现代医疗设备。新建了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医院内科住院楼、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综合楼。正在建设的有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公共卫生医院及春湾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其中按现代医院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楼高16层的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施工全面展开,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项目总投资14985万元,争取省专项资金7500万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增设床位450张,较好地解决群众就诊住院问题,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重视通过选派医疗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开展帮扶带教等方式,加强卫生人员业务培训,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组织各类医学教育培训、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等,促使医院技术人才、医疗卫生设施整体实力得以提升,全市医务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一些省城大医院能做的高难度手术在本市医院也能做。
根据《广东省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以农村卫生站改造为契机,进一步筑牢村级卫生网底,全面推进农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村卫生站的服务能力,改善村民就医环境,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从2017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市财政扶持新建293间村卫生站,解决村民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目前这一民生项目拨款总额已达1437万元,已建好投入使用的村卫生站87间,今年在建206间,预计年底将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其中全市55个扶贫村优先建设村卫生站并已实现全覆盖。通过改造,村卫生站面貌焕然一新,建筑面积达80平方米以上。同时为镇卫生院增添了救护车、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机等医疗设备。其中万元以上设备1280台(件),绝大部分镇卫生院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方便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此外,逐步推动村卫生服务由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变,服务内容由偏重基本医疗或偏重基本公共卫生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签约服务转变。形成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医疗实力大增。市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中医院为广东省中医名院,是全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为广东省新生儿医学中心粤西分中心。目前,市中医院已形成了一批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特色中医专科,康复科为全省中医特色专科、全国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风湿病科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骨伤科、脑病科、妇科为全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春湾中心卫生院、西堤社区卫生服务站被评为全省基层中医特色示范单位。全市卫生院都能开展中医服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诊疗设备,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居民医保普惠群众,全市群众参保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使参保群众“病有所医”及时得到诊治,实施全民医保惠及民生。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体系日益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