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021-12-28 10:09:05 文章来源: 文明阳江
字体: 【    】

  图片

  

图片

根据党中央要求,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中国文明网开设有声书专栏,对全书7个板块、100个问题进行连载,帮助广大网友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不断提高学习贯彻自觉性坚定性。
  

“五位一体”谱华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图片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一尊高4.6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在德国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揭幕。这尊来自中国的铜像,寄托着亿万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敬意。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明确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制度。这是历史的结论、现实的必然,意义重大而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对”的理论;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是“好”的理论;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行”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活”的理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马克思共产主义党人的“真经”。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在于指导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基础在于思想理论上的先进和纯洁。

图片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铜像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揭幕

正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从而成为最先进的政治力量,在近代以后中国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正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

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北斗”。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中国。
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建立一个国家政权不容易,坚持住这条道路、巩固好这个政权更不容易。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道路不偏向、江山不变色,保证国本永固、事业常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凸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确保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凝心聚力、阔步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

“龙衮九章,但挈一岭。”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只有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

实践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否则,就会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民族的和外来的相互碰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论调,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我们作为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东方大国,怎能靠马克思主义这个“外来户”来指导?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质是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种论调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西方这一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早已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没有认识到,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

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常讲两句话,一句是“老祖宗不能丢”,另一句是“又要讲新话”。
“老祖宗不能丢”,就是要把握科学理论的正确方向,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就是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摆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不断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域外声音

   ►  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

  ——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
   ►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思索无法绕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现实体现。
  ——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

图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