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要求,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五位一体”谱华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一尊高4.6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在德国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揭幕。这尊来自中国的铜像,寄托着亿万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敬意。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明确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我们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制度。这是历史的结论、现实的必然,意义重大而深远。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对”的理论;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是“好”的理论;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行”的理论;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是“活”的理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铜像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揭幕 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北斗”。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只有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固本开新、永葆生机。 实践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文化繁荣兴盛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否则,就会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民族的和外来的相互碰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论调,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我们作为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东方大国,怎能靠马克思主义这个“外来户”来指导?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质是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意义,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这种论调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起源于西方这一点,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早已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没有认识到,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 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 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摆在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不断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域外声音 ► 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