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姬 先有人品,再做药品
王安姬,八方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10多年来始终坚持“先有人品、再做药品”的理念,坚持急群众之所急,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市区还是山区、普通日子还是传统节日,只要有需要都第一时间送药,满足治病救人需要。王安姬是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公司每年都联合各医院到基层举办10多场送医送药活动,每年派送药品10多万元;每年6·30扶贫济困日都捐款10多万元;她关爱贫困学生,捐资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去年1月底,王安姬到河口镇河南村党支部开展春节扶贫慰问活动,由于天寒地冻、雨天路滑,一不小心就跌断了左手,可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在简单包扎后继续挨家挨户为贫困户送上慰问品,百姓们看了既心疼又感动。
王安姬,“先有人品、再做药品”,一位不忘初心,回报社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2、李卫忠 维护公平正义的忠诚卫士
李卫忠,阳春市人民检察院一名检察官。从检34年来,他一直奋斗在基层一线,因其听民意探民情为民办实事的务实作风,深受群众喜爱。2012年,李卫忠本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宗旨,针对法院对林某的800万元土地转让合同纠纷而查封林某名下4000多万元土地两年的案件,经过再三核实,认为法院作出查封处置不当,随即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首开阳春检察院向同级法院发出纠违的先河。2013年,他担任市检察院驻春城街道检察室的主任,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独自骑着摩托车跑到田间地头开展工作,足迹踏遍了辖区30多个村(社区),共接待来访群众1000多人次,调解纠纷150多宗,接受法律咨询达1500人次,被群众称为“最美乡村检察官”。2016年12月29日,李卫忠因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人间。
李卫忠,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忠诚卫士!
3、李 卓 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李卓,岗美镇政府综治信访维稳办副主任,兼镇治安队队长和消防队长。基层征地拆迁、综治维稳工作纷繁复杂而敏感,而他却以大无畏的精神,始终坚守在最前沿的阵地上。2012年以来,他先后参与并顺利完成那漠垃圾填埋场项目、凤凰湖度假区、黄村国际温泉项目、岗美新城、市公共卫生院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折迁工作。2015年12月,岗美镇某村有200多人集体到市政府上访,还让一个8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太太睡在市府门口。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李卓对老人及村民进行耐心劝导,最终老人和其他村民都一一被劝返。几年来,李卓参与调解大大小小的纠纷不计其数,特别是他多次成功劝返多个群体上访,避免了事态的激化。
李卓,一个扎根基层,战斗在基层最前线的“救火队长”!2012年,他被评为“阳春市优秀工作者”。
4、李剑镔 点亮明灯,助力梦想
李剑镔,阳春市第一中学教师。教学12年,除了出色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致力于学校扶贫助学工作。为掌握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他只身一人对近百位贫困学生进行家访,足迹几乎遍布阳春的各个镇;为了筹集资金,他每年组织毕业生图书义卖活动和毕业生废品回收活动;为了让贫困生顺利拿到助学金,他常年奔走于学校、银行、慈善机构、慈善人士之间,每年经他手获得资助的学生超过千人。林琳是一名因车祸失去右腿的学生,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业,依然拄着拐杖上学。李老师被深深地触动了,为了让林琳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他发起了爱心压岁钱募捐活动,联系了社会爱心人士和广州相关的医疗机构,多次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地为林琳安装了价值3万多元的义肢,圆了她的求学之梦。
李剑镔,一个热心助学,点亮贫困学生希望之光的最美园丁。
5、肖家锋 坚守乡村小学,扎根瑶族山村
肖家锋,圭岗镇小水瑶族革命老区村的一名教师,扎根山区教学35年,默默奉献。即使身患“虎骨症”重疾,他也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教学,从不曾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早些年村里经济不好,每逢开学前,他都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小水学校,用带病的躯体,挑回上百斤重的课本及教学用品,甚至总是自己先垫钱购齐学生所需的书籍文具。山区环境恶劣,每逢刮风下雨,为了孩子的安全,他都会自觉肩负起接送学生安全回家的重任。肖老师的心里始终坚持着对教育事业的坚持和热爱,因此,面对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即使工资微薄,他始终坦然面对,多少次回城的机会,都被他主动放弃了。
肖家锋老师曾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二届华南希望工程园丁奖”、“广东省团结进步模范”的称号,他是一位把根留在瑶族山村,把爱献给孩子的最美乡村教师。
6、吴军军 铁汉也有柔情
吴军军,阳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从警多年,始终常年带领民警战斗在一线。但铁汉也有柔情,母亲和家庭就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2012年,吴军军的母亲突然患上脑梗,而他正参与一宗重大案件的侦察工作。在两难面前,他两边都没有松懈,日夜加班,用了三天便攻破犯罪嫌疑人防线,使案情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没来得及休息就往医院跑。在呵护母亲的日子里,除了工作,其余时间他都在医院渡过。从为母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守夜、倒大小便,到陪护母亲做恢复性运动,他都亲力亲为,无微不至。2013年,母亲因行动不便摔断了右大腿,出现了严重的消极情绪,可他从不在母亲面前露出一点点的不耐烦,反而更加细心照顾母亲,耐心地帮母亲做康复治疗,慢慢地帮助母亲站起来。
吴军军,一位刚强的公安干警,在孝老爱亲时尽显铁汉柔情。
7、何 花 一朵盛开于病患间的铿锵玫瑰
何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12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护理一线,不仅用心照顾患者的身体,更是时刻关注患者的精神及心理状况。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来院后非常不配合治疗,甚至还闹起了自杀,何花去病房换液时恰巧遇到并劝住了他。事后何护长了解到,这位老伯是因为老伴刚去世不久,儿子又不怎么理他,他觉得活着没什么念想了才一时想不开。于是何花当起了“心理咨询师”,经常开导老伯,同时不断联系他的儿子。最后,老人的儿子认识到了自身错误,给何花送来了一封意义非凡的感谢信,承诺以后会好好孝顺老人。何花不畏辛劳,迎难而上,2012年,她主动请缨投入到心血管重症监护病室的繁重护理中。她热爱护理事业,精心学习业务,提出了介入专科护理的想法,并带领护理团队在全院创新上班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
何花,用朴实的行动去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
8、陈远发 敬业实干,奉献真诚
陈远发,陂面镇那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2011年当选村主任以来,他先后卖掉了自家的2台挖掘机,一心扑在村委会的工作上。为建设美丽乡村,陈远发提出“依情正村,依理稳村,依法治村,依智强村”的治村理念,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建设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座村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底化,重建了高水桥,还全面改造了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陈远发的带领下,村里不仅还清了原本的债务,而且年收入还高达6万元。陈远发特别重视教育,为了使村中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他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完善学校软硬件建设。对于特困失学儿童,他还发动社会捐资助学,不让一个孩子因贫穷而辍学。
陈远发,一位热爱基层工作,建设美丽乡村的优秀基层村支书。2016年,被评为“阳江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9、陈启奕 编织出一片七彩天空
陈启奕,合水镇田渍坡村的一名女企业家。她善于经营,创办宏利工艺厂,并带领村民从事手工编织工作,解决了镇上村里数千人的就业问题;她勤劳善良,不计回报地帮助过无数贫困村民,在社会上捐资助残、助学并为家乡修建道路;她兢兢业业,在丈夫因故去世时,一个人背负所有压力艰苦前行,从零开始学习普通话、英语、财务等知识,为的就是确保厂里全体员工的生计;她讲求信誉,无论多忙,都亲自到税务机关交纳税费。凭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陈启奕创办的宏利工艺厂曾承办了整个欧洲的绝大部分草编坐垫,且在2012年被授予“阳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荣誉称号。
陈启奕,一个顽强拼搏、诚信友爱的优秀农民企业家,她为社会编织出一片七彩天空,为自己编织出一片七彩人生。
10、陈婵珍 坚守从医,今生无悔
陈婵珍,春城街道扶民村卫生站的医生。她扎根基层16年,默默奉献,是3200多位村民的贴心女村医。她工作尽责,为村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对每个村民的身体、家庭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她心系村民,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是24小时随叫随到,还坚持不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检查和治疗。82岁的陈国兰老人患偏头痛病已经7年多,这些年来陈婵珍不仅会上门为她检查,而且复发时只一个电话,陈婵珍就会赶过去为她治疗,还常常减免老人医药费。为了减少村民看病费用,前几年陈婵珍还主动去学习艾灸技术为群众治疗,成本低但效果好,几年下来就为群众节约看病费用5万多元。
陈婵珍,一位扎根农村,为村民治病的优秀村医!
11、林 枫 报母恩,报妻情
林枫,阳春市原文化局局长。她的母亲李华是阳春市第一位革命女党员,今年8月份逝世,享年102岁。在母亲97岁时,因年老体弱而无法走动,已是70多岁高龄的林枫负起照顾老人的重任。无论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林枫都把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为母亲精心搭配营养食物;为她布置房间,在枕边安装了小书阁;为她抄写革命歌曲;为她读报、演奏、哼歌;陪她散步、聊天,用轮椅推着她继续走完铺满亲情的人生路。林枫是一名孝顺的儿子,更是一名称职的丈夫。夫妻间在文化知识方面虽有差距,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嫌弃过妻子,相反努力适应妻子,理解和鼓励妻子的兴趣爱好,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更多的交流,并在妻子病重时陪她康复治疗,细心地照料着妻子。
林枫,报母恩、报妻情,用自己的行动对“孝老爱亲”做了完美的诠释。
12、袁容机 人民信赖的好警察
袁容机,阳春市三甲派出所副所长。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十年如一日,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扎根山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守护一方的平安。为熟悉辖区情况,他不言苦、不怕累,走村入寨,上山下乡,熟悉辖区情况。10年下来,袁容机已经成为三甲派出所公认的“数据库”、“活地图”。为守护一方平安,他潜伏守点大半个月,成功地破获涉毒案件;为了破获奶粉盗窃案,他给沿线商店发送犯罪嫌疑人截图照片,发动群众进行布控。在特大洪灾中,袁容机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救险的最前线,不顾个人安危投入战斗,协助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转移了6000多人,解救被围困群众1500多人。
袁容机,一个扎根山区,守护一方平安的优秀人民警察。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13、黄壮楷 无私奉献书写大爱,爱岗敬业彰显忠诚
黄壮楷,阳春市公安局法制大队二中队队长。从警12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奉献在平凡而任务繁重的基层一线。在9.21洪水面前,他不顾自我安危,多次跳入滚滚洪流中先后救出了两户人家;2012年至2016年间,他先后成功侦办了公安部督办的特大贩卖儿童案、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涉黑恶团伙案等重特大案件。在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系列案件的一个多月里,黄壮楷每天几乎加班到凌晨3、4点。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他眼睛严重发炎,但他强忍眼睛发炎的不适,一边用眼药水控制眼部炎症,一边坚持认真工作。
黄壮楷,在保卫一方平安的岗位上,屡创佳绩,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风采,他曾获得个人二等功一次。
14、黄启浓 人间自有真情在
黄启浓,岗美镇黄塘村委会平中村农民。虽然家道清贫,却用博爱的精神书写了人间大爱。面对瘫痪在床14年的妻子,他始终细心照顾,不离不弃;面对年老体弱的岳母,他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半边子”的职责,照顾岳母的日常起居;看到同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孙秋满和她60多岁、患有残疾的侄儿无人照顾的情景,他以无私的爱,承担起照顾两人的责任。这一干就是9年!在这9年里,黄启浓每天都穿梭于三个家庭之中,他一大早起床先去帮孙老太打水、煮饭,然后再回家给瘫痪的妻子洗脸、刷牙、喂食,再到邻村照看岳母。如此,风雨不改。2015年12月,黄洪达老人病危,在老人入院治疗的时间里,面对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的老人,黄启浓坚持每天为老人换三四次衣裤,陪他走完最后的日子。
黄启浓,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用博爱的精神谱写了德美阳春的又一动人篇章。
15、黄 律 扶贫路上的好干部
黄律,河西街道石上村委会干部。近年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在发展产业帮扶方面,黄律协助扶贫单位帮助村民和贫困户成立石上种养专业合作社,壮大荞头种植面积;在发展养殖业帮扶方面,他协助扶贫单位落实帮扶补贴,发展养殖生猪帮扶项目;在发展民生事业方面,他协助扶贫单位实施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项目;在解决村民饮用水方面,他协助扶贫单位做好自来水进村入寨工作;在对贫困户实施一户一人帮扶措施方面,他协助扶贫单位对贫困户进行慰问等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措施促成效。在平时工作中,黄律还协助村两委和帮扶单位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各类台帐和迎检材料。
黄律,一个热心精准扶贫工作的优秀基层村干部!
16、梁太金 用爱拔亮万家灯火
梁太金,双滘供电所所长,他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扎根边远山区34年。2010年9月21日,双滘遭遇特大洪灾,他第一时间就赶到受灾现场,一直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在抗灾复电过程中,他翻山越岭、加班加点对所有抢修完的每条线路、每个台区进行现场审核验收,仅仅5天时间就完成了抗灾复电任务。2013年,他的妻子和弟弟几乎同时患重病,分别在不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可此时又恰逢“尤特”台风来临。在压力面前,他几乎没有休息,安排好家人手术住院后,紧接着又投入到紧张的抗灾复电抢修工作。山区节日用电比较紧张,抢修也特别多,他带领员工坚守工作岗位,经常野外抢修,从无怨言。
梁太金,扎根边远山区34年,以崇高的敬业精神,拔亮了万家灯火。
17、覃 东 把根留在山区,把爱献给孩子
覃东是阳春市民族希望学校新合小学的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34年了。覃老师患有先天性颈椎压迫神经症,行动不便,但34年来,无论是烈日暴晒的三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三九严寒,他都没有缺过一节课,担误过一个学生。白天他在教室井然有序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晚上他在灯光下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当天所交的作业。他教的班级,一直都排在年级前列。对待学生,他始终将心比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一次,有两位学生打架,他并没有去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把打架的两位学生请到跟前,用切身的感受去影响和教育他们。
覃东,34年坚持与疾病作斗争,扎根山区育人的优秀园丁。
18、廖永飞 宁脏我一人,洁净千万家
廖永飞,市环卫站保洁班班长。2008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选择了环卫工人这个职业。9年来,廖永飞舍小家为大家,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2015年春节前夕,一名环卫工人在春城市区红旗路被摩托车撞伤,闻讯赶来的廖永飞马上送受伤工人到医院,并主动承担起工友未完成的工作任务,错过了与家人吃除夕“团圆饭”的机会。今年9月,廖永飞原本已安排时间陪父亲到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却碰上了“创文”复检,两难之下,廖永飞取消了休假,直到忙完工作才赶往医院。当看到手术后缠着纱布的老父亲时,这位七尺男儿愧疚的泪水潸然而下。忠孝面前,军人出身的老班长选择了对工作的忠诚。
廖永飞,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好班长。
19、廖声校 久病床前有孝子
廖声校,圭岗镇大朗小学校长。他不仅是位爱岗敬业的校长,更是一位孝老爱亲的好儿子。2007年,父亲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尿毒症,从那一年起,他就踏上了陪父亲求医问药之路。近到圭岗、合水、陂面,远到中山、高州、广州,只要听说有好的治疗方法,他都陪着父亲去。父亲在高州住院的时候,他每周上完课就往高州跑,出院后,他每个月都带着父亲回去复诊取药。2013年,父亲再次病重,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期间,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建议放弃治疗。但他坚定地认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后来他将父亲转出广州治疗,在专家的精心治疗下,父亲的病终于稳定下来了。
廖声校,用他永不放弃的孝心,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真义。
20、东莞市阳光公益服务中心(东莞阳光助学社) 阳光助学,爱心远播
“东莞市阳光公益服务中心”是由2004年10月成立的“东莞阳光助学社”升格并在东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会公益组织。阳春市是东莞阳光助学社的其中一个助学点,自2005年12月至今,东莞阳光助学社派员深入到圭岗、松柏、双滘、石望、马水等地,帮助山区乡村学校建立了多个图书室,共捐赠了35000多册图书,走访贫困家庭1500多户,资助了600多名学生。多年来,助学社一直秉承着“遇见就帮”的助人信念,如:为石望的闲氏兄妹、双滘的林氏姐弟、松柏的严氏兄弟和马水的黄家兄弟等孤儿,助学社筹集资金15万元,帮助他们修建房子,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资助尿毒症患者王女士两个儿子上学,并募集资金3万元为王女士做透析治疗;坚持每年为山区小学筹集资金,到山区小学开展“六一”慰问……为我市公益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阳光助学,助学路上,洒满爱的阳光!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第三届“阳春好人”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