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乡优质资源
发展鳜鱼产业,成行业内的佼佼者
带领村民养殖肉鸽……
在阳春,有着这样一群退役军人
他们脱下戎装
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战场”
续写精彩人生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记者走近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
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
退伍变身“鸽专家” 蹚出乡村致富路
春湾镇大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木泉
“鸽子蛋里有血丝,表明已经受精了。”7月31日,在阳春市春湾镇大垌村肉鸽养殖基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木泉拿着手电筒照着鸽子蛋,熟练地分辨着鸽子蛋。
从退伍军人到村干部,从对鸽子一窍不通到“鸽专家”,梁木泉发展肉鸽养殖产业,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大垌村肉鸽养殖基地种鸽存栏量2.8万对,日出栏肉鸽超1500只,2023年营业额达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和大垌村的华大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带来近20万元的收益分红。
2004年,梁木泉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此后,他一直在寻求搞活村集体经济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梁木泉找到了突破口——发展肉鸽产业。
梁木泉的同学在中山开餐馆,对肉鸽的需求量很大。而大垌村有充足的土地资源,适宜发展肉鸽养殖产业。于是,在梁木泉的牵桥搭线下,4位外出乡贤出资成立阳春市鸽城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华大丰收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该合作社。
2019年,养殖基地动工建设,当年底,基地购买1万对种鸽,肉鸽养殖就此启航。然而,新冠疫情的到来,肉鸽市场低迷。肉鸽养殖还有没有前途?养殖基地如何挣钱?梁木泉不断与村委会、村民解释沟通,还要与乡贤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一路曲折坎坷,梁木泉靠军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
“肉鸽价格从每只16元一直涨到24元。”新冠疫情结束后,熬过寒冬的肉鸽养殖基地迎来了生机。今年,大垌村肉鸽产业预估营业额超100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玉米超500亩,并统一回收作为鸽子饲料,带领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历经挫折不言弃 成鳜鱼苗孵化产业佼佼者
阳春市天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敖荣浩
在阳春市潭水镇,有一位退伍军人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创业成就,成为了当地乃至粤西地区的典范。他就是敖荣浩,一位从军营到商海,以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创业显担当”的杰出代表。
2010年12月,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腔的热情,敖荣浩光荣退伍,但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之路。敖荣浩凭借着在部队中培养出的优秀品质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觉家乡潭水镇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正是鳜鱼苗生长的理想之地,亦是难得的鳜鱼苗培育水源地。于是,他满怀激情,决心发挥家乡的潜力,投身于鳜鱼苗孵化产业。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不好走。鱼苗太小,受环境影响因素大,培育起来很不容易。为了鳜鱼能产出高质量鱼苗,敖荣浩没日没夜守在渔场,时刻关注鳜鱼苗的生长动态。他深知,只有深入了解鱼苗的需求,才能培育出优质的鱼苗。因此,他积极向珠江水产研究所教授学习育苗知识。在炎炎烈日下,他顶着大太阳,在育苗环道边一蹲就是几十分钟,潜心观察、认真记录着鱼苗进食情况,有没有吃饱、有没有患病、水质有没有调好等。
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毅力,敖荣浩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将公司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还积极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让公司的产品远销国内外。
敖荣浩坦言,在最初从事养殖行业的那几年,他遇到了许多问题,包括鱼病的问题。由于当时缺乏经验,他在创业初期的五六年里经历了许多挫折,损失惨重,有时候一批鱼苗的损失就高达数百万。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与高校和技术团队,如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教授们合作,共同进行选种选育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选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鱼苗的口碑也逐渐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
敖荣浩表示,未来就是做精先,把这个产业推向全国,争取把阳春鱼苗产业在全国做到主导地位。
敖荣浩,这位曾经四处求学的年轻创业者,如今已经蜕变成为他人眼中的“老师傅”。在投身鱼苗孵化产业十余年里,他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特色,创立了翘嘴鳜大花白广春系列鳜鱼苗品牌,不仅稳定了鱼苗孵化产业,更成为市场先锋。敖荣浩的鱼苗场规模大、产量高、服务佳,鱼苗质量好。鱼苗场拥有200个鱼苗孵化池、60000平方孵化培育车间,总占地面积达200亩,整个鱼苗场鳜鱼苗年产量可以达到近两亿尾以上,是阳春地区规模较大的鱼苗场之一,这些喜人的数字是敖荣浩辛勤努力的见证。未来,敖荣浩将继续致力于鳜鱼苗孵化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 【“八一”特辑】阳春退役军人 创业有成尽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