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阳春贡献,按照《阳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春府办函〔2020〕45号)的工作安排,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阳江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我局编制了《阳春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着力促进教育更加公平与均衡的发展,不断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框架重点内容
本规划分为“发展基础与未来形势”“发展战略”“主要行动”和“保障机制”四个主体部分。第一部分为“发展基础与未来形势”部分,阳春市“十三五”期间的突出成绩表现为党建引领树立典范,立德树人成效明显;经费投入破解难题,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推进教育精准资助,助学育人成效显著;整合资源提供保障,特殊教育推进有力;创新形式彰显特点,艺体教育特色凸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等八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发展战略”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引领,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和系统发展、坚持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第三部分是“主要行动”部分,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培优、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九个任务。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从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强化督导评估机制改革、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等四个方面展开。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阳春市将聚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育人品质,强化教育配套支撑,推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力争用优质教育、卓越成就,为“十四五”期间阳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主要行动任务
《阳春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量化指标,部署了一系列具有创新型、突破性的重大举措,文件按程序发布实施后,将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进一步细化实化规划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具有阳春特色的研学基地;每校配备1至2名骨干美育教师;建设1-2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二是深化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在“十三五”的基础上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0.36万个;到2025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覆盖率达100%,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5%以上。三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十三五”基础上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万个(含政府购买学位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撤并工作;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成立2个以上城乡教育共同体和2个以上教育集团。四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在2020年基础上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0.45万个,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五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培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共建基地、产学互动、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六是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健全“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三位一体特殊教育服务支撑保障体系。七是全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力争在2025年实现高中阶段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4%。八是着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九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督导、改革督查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