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阳江市阳春市农业农村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7813250891703/2024-00171 分类:
发布机构: 阳江市阳春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4-12-23
名称: 阳春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阳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12-2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阳春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阳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12-23  浏览次数:-

杨景春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助推“阳春农品”销售助力农民增收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工业园管理局、市融媒体中心、市供销社、市检验检测中心、市人行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农村电商,提高电商服务能力。一是我局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工作,不断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2023年4月成立了阳春市农村电商协会,依托互联网平台,结合网红新媒体、电商直播等互联网载体,形成下乡原产地直播、以销助农,围绕阳春本土市场的农产品在线上进行销售。二是积极推动农产品上行。以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阳春)为契机,举办阳春市第三届农副产品电商节,通过电商线上引流、线下成交,助力丰收节的举办成果,提高阳春市各类农产品的品牌与推广。三是我市将电商知识培训列入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此外,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电商协会、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单位也积极开展电商方面的培训,提高我市电商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开展电商方面知识培训的人数达两千多人次,为我市实用型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四是积极建设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经阳江市人社局认定,阳春市大松坑农业专业合作社、阳春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春市恒豐实业有限公司3家单位被认定为我市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

        (二)推广信息系统,提高对接能力。积极落实“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产销对接不紧密、供需关系不平衡等问题。积极推广农产品销售平台,如“一亩田”、“益农商城”等网上平台,使农户、销售商均可在网上找到客户等资源。

        (三)推进科创平台建设,提高深加工能力。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涉及粮油、坚果、食品、水产等行业,这些企业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加工,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农产品销售。一是市科技局积极宣传《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阳江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截至目前,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已建有阳江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阳江市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农业科学院等与我市相关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春砂仁企业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解决了“自花结实”难题。三是引导企业注重创新,强化技术攻关,争取相关研发项目经费支持。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星宝坚果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项目“澳洲坚果(夏威夷果)休闲食品的研发”、“夏威夷果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分别获2022年、2023年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

        (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一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成立商贸公司,生产、销售两个体系分清权责,各自发挥所专长,推动企业各项职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产品及公司竞争力。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出台了《阳春市促商贸企业上限入统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年)》,对符合条件的新上限商贸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二是加快推进供销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和阳春市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广东供销天业(阳春)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阳春市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高我市保鲜冷藏各种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能力,进一步降低流通损耗。三是开展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试点,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设阳春市松柏供销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现阶段该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许可已通过审批。四是构建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成立广东天锦配送有限公司,通过阳春市丰收馆和天锦公司对接供销合作社“粤供优选”特色农产品,以销定产、按需定质,大力拓展机团配送、中央厨房、消费扶贫等业务,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五是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市农村物流体系网络搭建完成。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县物流仓储、分拣处理场地,其中自动分拣处理场所日处理能力约6000件/时;建成镇中心2个,实行多镇共仓共配,提升物流上下行效率;已搭建行政村邮政便民综合服务点312个(目前可运营的277个),推进消费品进乡和农产品进城,快件进村基本辐射各镇各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的网络服务功能;开设汽车邮路进村27条,行政村汽车化邮路覆盖率超80%。

        (五)推进“阳春农品”宣传工作,提高“阳春农品”品牌效应。一是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对具有地域特点的农产品开展全面资源普查并制定品牌培育计划,推进地理标志挖掘培育工作。目前我市“阳春砂仁”“阳春马水桔”已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滘沙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正在申报中。二是利用通过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内省外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粤地优品地理标志评选”等赛事活动来推广我市特色农产品,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财政支持阳春市农产品销售方面资金共332.4844万元。三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粤字号”“绿色产品”等荣誉,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打响“阳春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我市获得绿色认证产品共17个、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农产品10个、19个农产品列入“粤字号”农产品目录。四是阳江市农业农村局 阳江市财政局于2023年12月联合印发了《阳江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奖补办法》,对于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企业进行奖补。

        (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我市制定了《阳春市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职责》《村级监管员工作职责》《阳春市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工作制度》《阳春市镇(街道)农产品检测室管理制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建立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安全保障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企业15家。二是大力推广使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合格证),指导生产主体注册及使用上述平台,建好生产台账、农药化肥仓库进出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其中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使用的企业主体有183个,在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的主体909个。截至5月初,总用证数量100712张,总用证产品524780.73吨。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土地集约程度低,缺乏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我市人均土地少,人均耕地更少,农户的耕地主要以自主种植为主,少出租给单位统一种植,造成集约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只有44家,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产业链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深加工企业数量更少,目前有深加工的产品只涉及到春砂仁、坚果两种,造成产品的产业链条和附加值不高。

        (二)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有待提高。我市农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薄弱,科研经费少,科技创新侧重于投入低的种苗繁育、种养殖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方面,对农产品深加工不够重视。

        (三)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市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以种苗繁育技术、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这也是导致我市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品牌工作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科技意识和品牌意识。继续推进科技政策、品牌工作的宣传、解读和实务培训工作,培训一批懂政策、懂业务的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强化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和品牌创新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电商人才培训,提高农产品上行能力。继续组织电商专业人才开展各种不同层次农村电商类培训,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继续开展农村电商示范站评选,推动我市农村电商发展提质增效,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对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加速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学校成果转化,提高我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农产品深加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突破。

        (四)进一步拓展品牌发展,提升品牌效应。一是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为主。大力推进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形成我市的特色和名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继续加快培育本土地理标志、“粤字号”、绿色农产品等,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四是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展销会,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产品“走出去”。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阳春农品”销售助力农民增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阳春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