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林业局 阳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阳春市先造林后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7-04 16:39:49 文章来源: 阳春市林业局
字体: 【    】

                                              阳春市林业局 阳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阳春市先造林后补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属有关单位:

      《阳春市先造林后补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林业局映。该文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春部规〔2024〕1号。


                                                                                                                                                 

                                                                                                                                                阳春市林业局                   阳春市财政局

                                                                                                                                                                                          2024年7月3日

                                                                                        

                                                                                               阳春市先造林后补助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创新国土绿化机制要求,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推行先造后补造林模式,根据《广东省林业局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先造林后补助管理办法〉的通知》(粤林规〔2023〕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我市林业改革发展;紧紧围绕我市实施绿美阳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统筹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以建设高质量水源林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增加造林主体收入为动力,以落实惠农政策为抓手,推动造林绿化机制创新;通过实行先造林后补助政策,对国土绿化和营造林工作科学管理,引导企业、专业户、个人等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加快绿美阳春生态建设进程,促进我市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科学造林,保证先造后补实施成效,强化先造后补政策的约束效力和激励作用。

      (二)谁造补谁。

        发挥补助资金的标杆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参与造林的积极性,将财政资金分阶段按标准合规程直接补助到造林主体。

       (三)自愿公开。

        尊重造林主体申请意愿,准确告知、严格审核、公开公正,规范先造后补各个流程,保障造林主体自行选择合理途径造林,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重点优先。

         把生态区位重要、推进乡村振兴困难多的地区作为实施先造后补的重点区域,优先将规模大、影响广、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造林纳入先造后补计划。

           三、内容方法

        (一)先造林后补助释义。

        先造林后补助简称“先造后补”,是指政府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对纳入财政资金扶持范围、达到质量要求的造林,按照规定程序给予造林主体一定资金补助的造林管理模式。该模式将作为传统政府投入造林模式的补充。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造林主体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迹地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

        造林主体包括具有林地经营权农民、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

       (三)条件要求。

        1.林地要求。造林主体应当依法享有造林地经营权,依法持有林权证或林权类不动产证书、造林地租赁合同或责任山承包合同等。

        造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低产低效林改造林地。造林地选定,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衔接全市重大项目用地规划。

         单个造林主体申请的造林地面积应达到30亩以上,不足30亩的,需联合其他造林主体共同申请。提倡多个造林主体在明确补助分配方案的情况下,联合申请先造后补,书面委托一人办理申请,推动规模经营。

         面积100亩以上的要进行造林作业设计,面积100亩以下的要明确造林作业技术指标。

         2.知悉要求。造林主体应当知悉并同意先造后补政策的申请条件、造林要求、补助标准等,愿意先行投入资金选择指定配置模式造林,自愿承担造林风险;实施先造后补造林进行三年三次抚育、完成造林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享受造林补助;实施造林要保护林地原有乔木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和优良乡土树种),不能毁林造林,不得进行违规用火;桉树造林、萌芽更新造林、非林地造林、培育苗木的苗圃林造林不列入造林补助范围。

         3.营造林采伐利用。先造后补营造的林木未达到成熟林龄前不得安排采伐指标;同一造林地在一个轮伐期内仅可享受一次先造后补政策。

       (四)造林树种配置模式和补助标准。

        先造后补造林应当采取下列树种配置模式中的一种:

        1.人工造林、迹地更新、低产低效林全面优化的造林,密度每亩74株以上。

       (1)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模式。选用优良乡土阔叶树种(3种以上)混交造林,造林后任一树种保留株数占总株数比例低于50%。

         树种优先选用《广东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中的阔叶树种,如红锥、铁冬青、乐昌含笑、火力楠、深山含笑、观光木、灰木莲、阴香、樟树、土沉香、油茶、木荷、红花天料木(母生)、山杜英、台湾相思、格木、仪花、红花荷、枫香、西楠桦、米老排、藜蒴等。

         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500元。

        (2)珍贵树种模式。选用珍贵树种(3种以上)混交造林,造林后任一树种保留株数占总株数比例低于50%。

         选用树种主要有:红锥、闽楠、桢楠、沉水樟、格木、降香黄檀、土沉香、观光木、海南木莲、西楠桦、桃花心木、任豆、火力楠、木荷、南方红豆杉、红花天料木(母生)、印度紫檀、猪血木等。

        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500元。

       (3)珍贵树种+木本粮油树种模式。选用珍贵树种和木本粮油树种混交造林,充分考虑木本粮油生长和经营等设置适当混交方式和比例;造林树种3种以上,造林后任一树种保留株数占总株数比例低于50%。

        选用木本粮油树种主要有:油茶、板栗、澳洲坚果、油桐、油橄榄等。

        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300元。

       (4)珍贵树种+木本药材树种模式。选用珍贵树种和木本药材树种混交造林,充分考核木本药材生长和经营等设置适当混交方式和比例;造林树种3种以上,造林后任一树种保留株数占总株数比例低于50%。

        选用木本药材树种主要有:佛手、化州橘红、柠檬、肉桂、杜仲、阴香、无患子、铁冬青、余甘子、八角等。

        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300元。

       (5)珍贵树种+用材树种模式。选用珍贵树种和用材树种混交造林,充分考虑用材林生长和经营等设置适当混交方式和比例;造林树种3种以上,造林后任一树种保留株数占总株数比例低于50%。

        选用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松树、橡胶、白腊树、栓皮栎、米老排、相思类等。

        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300元。

        2.低产低效林分带状优化的造林,密度每亩56株以上。

       (1)采取“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模式造林,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300元。

       (2)采取“珍贵树种+木本粮油树种”、“珍贵树种+木本药材树种模式”、“珍贵树种+用材树种”模式造林,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000元。

       (五)补助资金来源。

        先造后补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省级财政涉农资金(生态林业建设资金和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资金)、市县财政资金等,市林业和财政部门可按政策规定统筹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先造后补工作,确保及时下达支付资金。

        (六)造林验收和验收合格标准。

         造林当年及后2年应当每年进行至少1次抚育,于当年的5月之前完成造林任务,于每年的8月之前完成抚育任务,造林及每次抚育完成后均应经市林业局检查验收。市林业局于9月之前根据造林主体申请组织现场验收,查验种苗质量合格率、造林和抚育面积、种植树种、数量和成活率(保存率)、林木长势等造林和抚育成效指标完成情况。验收合格的具体标准如下:

         1.第一年(造林当年)。

        (1)人工造林、迹地更新、低产低效林全面优化的造林,密度每亩74株以上,低产低效林带状优化的造林密度每亩56株以上,采取“珍贵树种+”模式造林的每亩珍贵树种数量30株以上。

        (2)抚育率100%,造林成活率85%以上;树种配置、树种混交符合设计要求,苗木长势良好。

        (3)珍贵树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平均树高0.8米以上,用材树种平均树高1.2米以上。

         2.第二年(造林次年)。

       (1)抚育率100%,林木保存率85%以上,采取“珍贵树种+”模式造林的每亩珍贵树种保存数量28株以上。

       (2)苗木生势良好,珍贵树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平均树高1.5米以上,用材树种平均树高2.2米以上。

       3.第三年(造林后第二年)。

      (1)抚育率100%,林木保存率80%以上,采取“珍贵树种+”模式造林的每亩珍贵树种保存数量25株以上。

      (2)苗木生势良好,珍贵树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平均树高2米以上,用材树种平均树高3米以上。

      (七)造林补助支付方式。

       造林补助,经验收合格后分三次支付,即造林当年支付一次,造林后第二年抚育支付一次,造林后第三年抚育支付一次。具体支付方式如下:

      1.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500元的。

       第一年安排造林补助900元〔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70%(630元),第二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15%(135元),第三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15%(135元)〕;第二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第三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

      2.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300元的。

      第一年安排造林补助700元〔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70%(490元),第二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15%(105元),第三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15%(105元)〕;第二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第三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

       3.造林补助标准为每亩1000元的。

       第一年安排造林补助400元(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支付);第二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第三年安排抚育补助300元(当年抚育验收合格后支付)。

       四、申请造林补助程序

      造林主体申请造林补助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

       造林主体每年10月之前向市林业局提交下一年度先造后补申请书、林地经营权(林权证、不动产权证、造林租赁合同、责任山承包合同、委托造林合同中至少1项)、联合申请合同等相关材料,并填写造林补助申请表,提交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书应当明确造林主体身份、造林地基本情况(地点、面积、现状、林地类别、权属、坐标等)、造林类别、造林树种配置模式、申请补助标准、联合申请的资金分配方案等。

      (二)审核。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集到造林主体的造林补助申请表,及时组织人员对申请内容实地核查,然后报市林业局审核。

市林业局根据造林主体申请情况,对申请材料严格审查,将审查通过的申请纳入先造后补年度计划;对经审核资料不通过的,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造林主体重新递交申请。

       (三)确定造林补助对象。

市林业局根据省下达的年度造林和抚育计划任务,结合往年涉农资金分配情况,按照重点优先原则选取造林主体初定为造林补助对象。对同一类别造林主体,符合条件的按提交申请材料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造林主体进行排序,先提交申请材料的造林主体先初步选定为补助对象。

经在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年度造林补助对象。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

       (四)组织实施。

        经确定为年度造林补助对象的造林主体,与市林业局签订先造后补协议,严格按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要求和营造林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造林。

      (五)造林验收和公示。

        根据造林主体的验收申请,及时对先造后补项目的造林或抚育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和补助资金发放方案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验收不通过的,应当向造林主体准确说明原因,并附上证明图片。

       (六)造林补助款支付。

        对验收合格的造林主体,经公示无异议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市财政局直接支付造林补助款。

        五、工作管理

      (一)市林业局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年度先造后补项目实施面积,与确定为补助对象的造林主体签订先造后补协议。

        先造后补协议应明确造林主体和造林地的基本信息,约定造林和抚育的技术要求、种苗要求、配置方式和时间节点,细化验收标准,确定接收补助资金的造林主体个人账户。联合申请先造后补的还应当分别确定各造林主体个人账户及补助金额。

       (二)对已纳入先造后补计划的同一地块,造林主体不需要逐年重复申请项目计划。退出先造后补计划,需要造林主体书面申请并经市林业局审核后移出计划。

        中途经批准退出先造后补计划,或先造后补合同到期以后,造林主体不能毁掉已申领造林补助种植的林木,种植林木的采伐、利用按林业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三)市林业局负责先造后补的组织实施,包括组织动员、申报审查、制定计划、项目入库、检查验收、落地上图、制定资金分配使用方案、资金支付等,对资金支出进度、绩效、安全性和规范性等负责,并做好先造后补全流程中的申请、造林、抚育、验收、公示等相关材料和图片视频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先造后补资金的预算编制、资金安排、监管及评价。

       (四)对先造后补造林和抚育完成后,未经造林主体申请不得组织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安排先造后补资金。验收不合格的,允许造林主体限时整改至验收合格,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不安排补助资金。

        造林主体违反先造后补合同,10月份前不向市林业局申请验收,致使年度补助资金被市财政冻结而无法申领造林补助,由造林主体承担责任和后果。

       (五)造林和抚育可以由造林主体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先造后补造林机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关联度高,需要跨部门、按层级协同推进。各镇(街道)和市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与发改、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国土绿化造林机制深入落实。

        (二)加大政策扶持。

         要适应涉农资金整合分配制度改革,理顺造林补助支付方式,出台有关管理政策。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造林资金,落实对先造后补造林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绿美阳春生态建设进程,促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三)加强服务指导。

         各镇(街道)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林长制工作要求,根据贯彻落实绿美阳春生态建设的目标和年度任务,及时谋划造林用地,落实造林补助政策。要引导造林主体注重造林质量,按技术规程实施造林,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四)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创新造林机制工作的监督、评估等工作机制。各镇(街道)要在每季度初将工作进展情况,包括所需要协调的重大事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报送市林业局。市林业局适时对各地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将检查情况上报。

         七、本方案由市林业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八、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9日。



        部门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春部规〔2024〕1号


        阳春市林业局办公室                                                      2024年7月3日印发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