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充分利用本地农优特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搭建活动平台,加强品牌特色建设,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助力精准扶贫,走出一条“色香味俱全”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市有80多家餐饮企业参与“粤菜师傅”工程,直接带动2700多人就业创业。
加大政策扶持,赋能产业发展。全市坚持高标准、全方位、多途径全面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多次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调研“粤菜师傅”工程推进情况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市成立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狠抓工作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出台了《阳春市“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阳春市关于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打造具有阳春特色的“粤菜师傅”工程品牌。
大力开展培训,促进劳动就业。全市运用学校基地、职能部门等力量,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培训,切实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解决劳动就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有中餐烹饪、中西面点专业,有专业教师团队22人,中餐烹饪专业主要设有烹饪基本功、果蔬雕刻、粤菜制作、中西面点等专业课程。2011年开班至今,3个年级学生共约1100人,每年学生在参加市级学生技能大赛中皆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紧密对接 “粤菜师傅”工程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了“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训+就业”的产学一体化办学机制,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两翼齐飞,平均每年向外输送300多名毕业生,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多人,为解决就业问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9年学校申报认定建成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为更多热爱厨艺者圆梦。2019年至今,全市培训“粤菜师傅”达3471人次,提高了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发展。2023年结合工作实际,创建成立了“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对核准授予“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给予资金补助;对工作室直接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优先推荐参加技能竞赛;对其开展项目研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传艺带徒等工作给予指导和管理,助力“粤菜师傅”工程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参赛屡获殊荣。在阳江市酒店行业“粤菜师傅”技能大赛暨“粤菜师傅”美食展示会上,我市参赛的东湖国际大酒店中餐厅参赛作品脱颖而出,斩获三金一银佳绩。
瞄准职业发展,助力效能优化。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搭建技能培训和招聘平台,拓展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创业渠道。近年来,组织贫困人员赴珠海参加对口帮扶阳江“粤菜师傅”为期30天的技能培训,为求职者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平台与求职渠道;组织开展“粤菜师傅”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本土餐饮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上百个职位需求。全市扶持“粤菜师傅”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激发“粤菜师傅+旅游”的创业模式,拓展了本土劳动者就业创业渠道,提升了劳动者的幸福感、获得感。
利用地方特产,打造精品菜肴。通过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并结合农文旅活动,深入宣传推广全市独具特色的精品菜肴,推动旅游与餐饮业的协调发展。近年来,“粤菜师傅”最具阳春特色美食评选活动、粤菜师傅技能竞赛活动、“粤菜师傅”十大网红美食店评选活动、2023年市“山海同心.漠阳味道”春砂仁菜品丰收大宴活动等特色活动举办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机制的积极作用,实现旅游和美食的有机结合,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晋升平台和技艺展示舞台。系列活动发扬本土食材优势,展示了阳春特色菜系风采,让食客重新认知阳春本地美食,唤起对本土饮食文化的记忆。活动提升了市民的参与度与热情度,也向外界推广了包括春砂仁在内的众多特色食材,宣传阳春特色农产品,助推农业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大力推动了全市实施“百千万工程”。
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积极撘建平台,不断提升“粤菜师傅”技艺。2023年“阳江名厨”走进县(市、区)巡回演讲及粤菜技艺展示交流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活动现场,“阳江名厨”结合“粤菜师傅”工程和“漠阳味道”区域公共品牌,深挖特色粤菜内涵,深入研究菜品,现场制作了山药双砂焗排骨、狗仔豆水晶卷、砂仁烧鸡等精品菜肴,展现了阳春粤菜菜品特色精髓和制作工艺,对本地“粤菜师傅”行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传承了本地特色粤菜制作,推广特色粤菜饮食文化,增强行业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曾繁霖)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