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阳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32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5-01-10 17:51:08 文章来源: 阳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体: 【    】

芮香波、陈开源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动阳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建议》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框架

  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一)逐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保护制度。2007年成立阳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主要承担全市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具体工作;2022年,建立阳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加强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统筹协调。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措施。

  (二)建立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整理,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的立档存档工作。这些资源的发掘与资料的保存,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各时代社会状况、生产力发展情况以及文化娱乐状况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史料。通过多年来的积极升级申报,现已有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43个,县级项目53个,其内容涉及传统美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传统技艺等类别,涵盖了阳春人民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三)做好资源保护规划。市非遗保护中心对全市非遗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并协助各镇政府对本镇的非遗资源作出总体规划,确保有效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做好传承人保护规划。针对我市一些省级、市级和县级项目传承人存在失传的危机的情况,要求并指导各项目的保护单位必须制订保护传承人规划,使省级、市级和县级非遗项目后继有人。至目前止,我市共有省级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项目传承人45、县级项目传承人91名。

  二、做好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网络各项工作

  近几年,我市着力利用各种平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与传播工作。

  (一)非遗进校园。我市采取非遗进学校的方式,为非遗带来新契机,让非遗融入广大中小学生的现代学习生活中。如,2022年9月13日,阳春市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图片展览在阳春市实验小学举行。2022年9月19日,阳春市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图片展览在阳春市逸夫小学举行。2022年10月12日,阳春市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图片展览在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2023年3月6日,阳江市级非遗项目“中炽药灸疗法”在春湾镇开展“非遗进社区”传承推广活动。2024年1月19日,阳春市实验小学师生走进阳春市非遗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实践活动。

  (二)非遗进景区。通过各种赛事和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如,2020年结合举办省级赛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春湾镇高村精心打造古人类遗址展览、非遗展示等全新的文旅热点项目,通过精心挑选非遗展品展示,安排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示范并设置体验项目,激发了观众参与民间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2023年在合水镇举办高流河墟非遗文化系列活动有大型情景剧《冼夫人赐福》、冼夫人主题文化飘色巡游、醒狮武术表演等;2024年将高流河墟活动举办时间延长到3天,同时做好夜间开放,在夜间举办粤剧和文化演出,有效延长了游玩时间,增加高流河墟活动长度。同时办好竹木器展销、阳春本地特色美食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态,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增长,增拓了活动领域的广度;又如,2024年1月25日至2月28日,分别在阳春崆峒岩景区、云山绿湖旅游度假村、阳春富通十里泉城举办阳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展示了阳春市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023年还将全市53个非遗项目编辑汇总成小册子,并印制1万册发放到各景区、各星级酒店等进行宣传推介。

  (三)非遗进社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八楼设置阳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展示馆,常态化实物展示、展板介绍等方式展示阳春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长期展示,还通过各种方式,让社会各界一起了解阳春非遗、讲好阳春非遗故事,进一步认识和传承好阳春非遗,不断推动、提升阳春非遗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如,阳春粤剧是阳江市级非遗项目,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打造的本地爱国题材粤剧《李惟扬传奇》,2020年在广东省广播影视评奖中荣获二等奖。2021年,大型红色题材粤剧《信念》,在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7月受中共阳江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在市委会堂专题演出,作为阳江市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学习内容。又如,2024年5月25日,在阳春市中心公园举办漠阳非遗墟市巡展与非遗普法活动(阳春站)吸引大批市民驻足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更有非遗传承人现场答疑解惑,进行义诊,让市民们深入了解阳江、阳春的非遗文化。

  (四)非遗进网络。我市还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对非遗项目进行电视、网络推介、现场展示销售等,提升非遗项目知名度和增加经济效益。对每年都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阳春)、陂面重阳墟、石望镇梁镇南将军府炮会、合水镇高流河墟、2023年、2024年杜鹃花海·阳春鸡笼顶越野赛、2024年广东省无线电测向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我市都会安排相关的非遗产品进行现场展示销售和网络推介。如,2023年2月21日,以“看家乡非遗,扬本土文化”为主题直播广东省级非遗项目“梁镇南将军府炮会”活动全程,为全市近十万名少先队员带来梁镇南将军府炮会文化历史的精彩队课;又如,9月23日上午,我市举行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幕式的东湖公园主会场内,有多家展商带来了春砂仁、石望腐竹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当晚,丰收节千人宴正式开席,粤菜师傅用道地食材,包括非遗项目产品春砂仁、圭岗凼仔鱼、石望腐竹、三甲切粉等做出的老广味道,让食客们赞不绝口。6月8日至10日举办的2024年高流河墟活动借助电视、网络形式直播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及竹木器展销、阳春本地特色美食节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增长,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业态,增拓了活动领域的广度。这样,通过群众口碑、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进行传播,进一步提升了非遗项目知名度,增加了经济收益。

  今后,我市将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推动非遗项目展览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网络,提升阳春非遗影响力,为阳春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贡献力量。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