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与预测
2021年接待游客221.87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实现旅游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7.5%。2021年1至5月,我市旅游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主要是该期间国内旅游经济总体形势向好,我市通过举办桃花节、高山草原杜鹃花节等举措有力拉动旅游经济,特别是在“春节”、“清明”、“五一”假日经济的拉动下,我市旅游恢复速度加快,增长速度高于预期。从5月底起开始,随着广东、以及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形势变化,我市旅游经济受影响严重,造成5月文旅经济数据小幅下降,6月至9月下降明显。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文旅市场迎来增长高峰,全市文旅市场恢复速度加快。预计2021年度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对比2020年由明显增长,旅游收入曾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推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成立了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和任务分工表;6月,我市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举办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理清了创建工作近期重点。二是做好《阳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阳春市乡村旅游规划(2021-2035)》、《阳春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2021-2035)》三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计划于本年内完成。三是全力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四是编制印发了《阳春市旅游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成功创建春湾风景区创建4A景区。5月27日,春湾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7月29日,举办了揭牌仪式。
(三)积极推进收回凌霄风景区、玉溪三洞风景区经营权工作,市审核工作组对《审计报告》出具审核意见初稿,现在正与玛骐公司磋商合同具体条款。
(四)举办旅游特色节庆。3月3日,在春湾风景区举办了2021年阳春市第九届春湾石林桃花节;4月25日,在双滘镇鸡笼顶森林公园举办了阳春市首届高山草原杜鹃花节,响了应广东省“森林城市·绿美广东”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阳春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五)积极推动修编独石仔洞穴遗址、石望铸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召开《独石仔洞穴遗址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修改后由省文旅厅组织向国家文物局上报审批。积极协调开展石望铸钱遗址修编保护规划经费工作。协助做好石望铸钱遗址立法保护工作。该工作由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推进,我局已按职能配合完成前期的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征求意见等工作。目前《阳江市石望铸钱遗址保护条例》已获阳江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下一步将提请阳江市市人大审议。
(六)推进民生实事。一是按照2021年广东省“三百工程”民生实事的部署,阳春市成功举办了一场展览、一场讲座和一场演出。二是按照阳江市民生实事的部署,完成了阳春市崆峒风景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完成了金鹏大酒店“粤书吧”项目建设。三是下拨了14套体育器材到我市春城街道5个村委会完成安装。
(七)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突出亮点,打造文化精品,讲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阳春故事”。市粤剧团深入挖掘阳春红色资源,创作红色题材粤剧精品《信念》,并于7月5日在阳春成功首演,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打造成为阳江地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的新阵地、新亮点。二是扎根群众,稳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市体育馆完成各功能场室维修改造及中央空调安装,6月2日起作为全市大型临时新冠疫苗接种场所投入使用,切实助力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建成党建引领文化旅游发展长廊(户外),公布新一批共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粤书吧项目建设;顺利举办公共文化三百工程等多个项目。
三、稳步推进文广旅体各项工作开展
(一)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一是于1月25日举办阳春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培训班,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各镇(街道)文化站站长及图书馆文化馆分馆业务人员参加培训。二是做好2021年阳春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选点工作,我市河㙟镇大竹村等9个村被核定为2021年广东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三是完成2021年新建2座旅游厕所的任务。
(二)丰富公共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度共举办各类演出活动、送戏下乡61场次;举办“庆元旦、迎新年”书画作品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览等各类展览展出24场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35场次。市粤剧团深入挖掘阳春红色资源创作的红色题材粤剧精品《信念》,于7月5日在阳春成功首演,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打造成为阳江地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的新阵地、新亮点。
(三)做好广电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广播电视播出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庆节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二是加大力度报道我市创卫、创文、创森、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以及做好公益广告宣传。
(四)全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1月,春湾高村被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峥嵘岁月逐梦前行”红色线路(邓水生烈士纪念碑—中共先农乡支部旧址—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成立旧址—潭簕“红色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红色线路(永生堂—阳春市博物馆—阳春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被公布为阳江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开展拍摄“就地过年,畅游阳春”线上旅游宣传片在电视台播出,共发布12个抖音短视频,线上播放量近20万次,进一步提高阳春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做好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管理工作。一是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推进行业人员疫苗接种,扎实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做好旅游行业管理指导工作。组织参加阳江市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业务培训班,指导阳春金鹏大酒店(三星级)做好星级饭店年度复核工作并顺利通过。指导东湖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匠心筑梦想精技创未来”2021年服务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技能。三是做好文化市场审批工作,共办理文化娱乐场所设立、变更、延续等审批业务46家次,审批营业性演出2批次。
(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是做好县级文物申报评审工作,于8月公布新一批共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做好新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即:有保护范围、记录档案、标志说明和保护管理机构)工作。三是完成轮水谢氏宗祠、崧台李公祠与擎柱李公祠的“两线”图划定工作,并已获省局审批同意。四是完成刘氏家塾、蓝氏宗祠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修编稿,召开了专家评审会。
(七)体育事业稳步推进。一是组织举办了春节羽毛球、足球赛、阳春市象棋、围棋比赛和少年田径锦标赛、领导干部运动会等赛事8项,协助举办2021年五四主题青年男子篮球赛。二是同时做好东湖公园等公共文体场所健身器材安全的全面排查工作,共维修84件健身器材,更换一批健身器材。三是支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共下拨540件健身器材、65副篮球架、150副室外乒乓球台到各镇(街道),完成年度任务。四是组织开展2021年度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站内测定任务1500人次和年度测定任务2400人次。
(八)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稳步开展。全年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96人次,检查书刊经营单位18家次、印刷经营单位12家次、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47家次、娱乐场所141家次、电影院23家次、电子游艺场所15家次、旅游企业86家次、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泳池)32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20份,妥善处理文化旅游投诉37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15份,整体形势平稳有序。共处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上网案2宗,书店非法发行侵权出版物案2宗,对1间确实存在超时经营行为的场所作警告的行政处罚,调查办理中案件1宗。
四、存在问题
1.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由于设计范围广,需多部门协同推进造成部分项目推进较慢。如协调推进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旅游餐饮特色一条街等重点建设项目选点、布点慢;在交通要道、市民及游客主要集中场所(国省道候车厅、高速出入口、汽车站、火车站、商务中心、广场、停车场、绿道、景区、乡村旅游点等)营造城市全域旅游氛围工作欠缺等。
2.编制石望铸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因向省申报2021年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项资金未获通过,导致编制工作未能及时开展。
五、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研判
2022年,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将进一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预测整体市场恢复速度将加快。在非节假日期间的文化旅游将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五一、国庆、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对比2021年将有小幅增长。
六、2022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推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一是修编完成并颁布《阳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年)》、《阳春市乡村旅游规划(2021—2035年)》、《阳春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2021—2035年)》。二是争取于2022年6月前完成全域旅游各重点项目(全二期)建设,确保打好创建工作硬件基础;2022年7月前完成编制申报材料,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力争于2022年内创建成功。三是争取年内完成文化旅游集散中心选址。
(二)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收回凌霄风景区、玉溪三洞风景区经营权工作。积极推进国有景区周边土地征收工作,盘活景区周边土地。争取落实债券资金,进而推进春湾风景区、崆峒风景区、凌霄风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于2022年内完成建设。推进阳春国际温泉首期项目于2022年10月前建成。在春城街道、春湾镇分别建成1条特色美食街,积极申报春湾旅游特色小镇。加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开发建设加强鸡笼顶高山草原生态休闲区、漠阳江水上风情、八甲鹅凰嶂等旅游项目,打造生态康养、文旅融合旅游新亮点。
(三)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传承工作。扎实开展好文物保护安全检查、文物点维修工作,逐步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积极协调推进修编独石仔洞穴遗址、石望铸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争取2022年5月前修改完善完成独石仔洞穴遗址保护规划,12月前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2022年12月前落实石望铸钱遗址资金,启动石望铸钱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四)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提质升级。推动镇、村文化场所提升服务效能,督促指导春城街道办事处完善文化站提质升级,抓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积极谋划我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切实办好各项体育赛事,统筹开展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测定、健身器材购买与维护、青少年体育训练等工作。争取于年内完成新体育中心选址及相关前期工作。
(五)促进文旅融合,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启动并完成阳春市全域旅游全景图编制工作。加大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继续打造完善粤剧《李惟扬传奇》、《信念》等文艺精品,不断谋划创编新作品;深入挖掘我市独特文化民俗内涵,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谋划好桃花节、春砂仁旅游文化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不断丰富办节形式。通过参加旅游博览会、拓宽新媒体报道等多途径积极宣传推广阳春。
(六)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不折不扣执行好,切实履行好市文体旅游行业疫情防控专班职责,完成好疫情防控工作指令,做好文化体育旅游行业常态化防控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主导作用,营造有序的营商环境,促进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增长。
阳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1年12月24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